山东人大代表孙菁:加大对破坏环境者的惩戒力度

2013年03月04日 03:59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

  徐沛宇

  作为一个山东人,孙菁对近期出现在山东部分地区的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

  她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排污N次或N年,偶尔被查处、罚款一次,然后继续排污N次或N年,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把故意污染、明知再犯的企业由环保执法部门罚款改为交司法机关处置,让他们受到刑法处置。”

  孙菁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对于去年9月公布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孙菁在基层环保部门及群众中进行调研后,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

  孙菁在议案中提出,应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环境保护法》第四条现有的两款法律条文之上增加一款,即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污染者付费、利用者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的原则。

  孙菁认为,应该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戒力度,将《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修改为:“对违反本法规定,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进行惩罚”。

  孙菁表示,我国环保守法和执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虽然2010年刑法修订增大了处罚力度,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可动用刑法处置,但何为重大?小量持续累加的排污也可造成重大污染,等到其小量排污不断发展成重大污染时再用刑法实在不利于保护环境。当下排污企业多,环保事件多发,仅靠环保部门的监察及单纯的低额度处罚远不足以威慑违法者。

  孙菁还称,《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应当更重视公众的环境权益,建议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要体现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如使公众通过听证会等公开透明的形式参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的处罚决定等。

  目前,我国污染环境被发现率不高,有些企业环评时合格但不按环评要求生产,规避环保部门的排污检查,甚至还有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联合应对媒体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检查。因此,孙菁建议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和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将排污企业向公众公布,邀请公众协助监督,还公众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超级杯-舜天2-1恒大夺历史首冠 视频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艺考玄机:台上会抢戏 台下懂做人(组图)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