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岭(财经评论员)
日前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350元。可以说,继2012年11月1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扬,由此市场对本次价格上调已有预期。不过,由于之前考虑到春节因素,发改委的调价时间在窗口打开之后出现延后,本次调价的时间点还是略显尴尬:一边是国内油价上调,另一边却是国际油价下跌。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灵活,新定价机制的出台也显得越来越迫切。
可以说,当前石油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金融性,近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其实背后讲述的仍然是货币的故事。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投资地位迅速提升,与原油相连接的交易所上市基金和衍生品市场交易活跃。石油的金融性越来越强,持续和广泛的货币宽松政策正是引发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明确的货币宽松举措引导大量资金进入风险资产从而活跃流动性。因此,只要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继续扩大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原油价格就有持续上涨的动力。
随着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货币手段来转嫁危机,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的货币贬值一旦由独立行为变为联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就可能“被联动”而成为埋单者。应对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需要油价机制的进一步深入改革,要么增加价格弹性,要么增强价格预期的主动性,才能有望走出“被埋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