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钟钦政
年关将近,剩下的几个交易日,对于上市公司仁和药业来说,分外难熬,因为其明星产品儿童感冒药优卡丹“涉毒”遭遇舆论围猎。而这一切,最初不过是因为一个儿科医生略带忐忑地发了一条140字不到的微博,质疑优卡丹含有可能毒害儿童肝肾的成分,却广告照做产品照卖。
这条微博于1月21日下午发出后,负面舆情就像病毒般疯狂蔓延。单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2万多次,各种大V小V、网媒纸媒,席卷而来。公司两发澄清公告,终究还是没能堵住股价“血口”。面对媒体,公司相关负责人有苦难言:自舆情发生以来,股价累计下跌了10个点,以公司估值近50个亿的体量,如果算上近期医药股整体上扬的趋势,损失近10个亿的市值。
当真是一字千金!然而最痛的,只怕还不止于此。事件给投资者和消费者留下的心理阴影怎么补救?“构建一个品牌的声誉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我们非常珍惜,一直以来我们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现在莫名其妙地成了毒人害人形象,让人欲哭无泪……”在新华社中国网事的文章《一条140字微博引发10亿市值蒸发》中,公司相关负责人无限委屈。
但是,仁和药业冤吗?
乍一看,似乎有点。首先,儿科医生微博捅爆的,并不是什么新闻,早在去年5月份,仁和药业就以“躺枪”的身份坠入舆论刀笔阵被剐过一轮。当时国家药监局下发了一纸通知,要求对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进行修订,优卡丹就含有这个成分,被媒体在报道中点名。当时,仁和药业就停牌发了公告,说公司已经遵照通知精神改了说明书。其次,恰如仁和药业在澄清公告中所说,说明书的改动,并不涉及产品质量问题,而从这几日的媒体报道看,随着药监部门、药学专家、爆料当事人的陆续澄清,“涉毒”传闻亦被证伪。
但仔细想想,其实舆论也没冤仁和药业多少。
首先,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正是爆料当事人在行医的实践中,连续接到1岁以下儿童服用优卡丹的案例。既然药监局去年5月就已经下达了通知,为何还有这许多父母不了解?这有药监部门的过错,更有仁和药业的错。它悄悄把说明书改了,却没主动告知消费者,宋丹丹的电视广告能在几分钟内连续播放四五遍,却没有一句话告诉人们:1岁以下的小孩禁用。究根揭底,这是企业管理思维上的傲慢,侵犯消费者的知情之权。听听人家奇虎360的老板周鸿祎[微博]怎么说:“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真正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其次,整个事件的爆发,公司相关负责人面对媒体时委屈于消费者心理阴影无法补救,根本问题正出在公司声誉管理上的缺失。“声誉是基于我们与客户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用而设立的账户。”这话是壳牌集团前主席菲利普·沃茨说的。很显然,对声誉的管理,就像对银行信用账户一样,仅仅因为某个月的信用卡未及时还款,就可能让你这辈子买不到房。在“涉毒”事件曝光之后,仁和药业的反应却慢了不止一拍,而回应的手段却是如此单一而生硬:公告。此事缘起网络,不见公司在网络上有任何积极回应,却连聘请公关公司“删帖”的合同文件也曝了光。当媒体铺盖而来时,不见公司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当公司股价一再下挫,却不见董事会、管理层对普通投资者有一个低姿态的交流说明。
所以,仁和药业冤吗?还是易中天说得好:“谁把公众当傻子,他就是天下第一傻。”
从整个事件来看,跟瘦肉精、三聚氰胺、毒胶囊和塑化剂这些大毒牛相比,仁和药业的过错似乎真不算什么;跟双汇、三鹿、蒙牛、哈药和酒鬼酒、茅台这些企业境遇相比,它连委屈都算不上!但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一个卑微的消费者吃到一根头发,都有可能在最短的事件内掀起一场质疑风暴。甚至到最后,网民们不再关心事件和企业本身,纯粹为享受口舌之快,享受网络围剿的快感。再牛的公关手段,在这种形式下都显得徒劳。悲催之如蒙牛,就落了这个下场,时至今日,即便它再努力,再怎么痛定思痛刮骨疗毒,始终都无法获得舆论的谅解。
而仁和药业所处的行业,偏偏是高危的食品医药行业。这个行业内的企业手中掌握着的,正是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在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看来,企业要想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声誉,唯一的做法就是:不犯错,不骄纵,用真诚与良心,用生命做企业。修复企业声誉,仁和药业还有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
商业存在的价值之一,是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管理学名著《基业长青》的作者杰克·韦尔奇曾说道:“真正好的公司,利润和现金流淌自如,就像健康身体中的血液和水分,它们对生命至关重要,却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