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分析称城镇化战略合乎善于大拆大建的地方愿望

2013年01月10日 22:40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部分,是2013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工作之一,但是我们要竭力避免出现“债台高筑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就物质层面讲,就需要水、电、暖、气、交通、通信、环保、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这笔浩繁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要求和不能定点投放的特点,使货币政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难以承担主力军的角色,城镇化的主流资金只能来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2011年上半年国务院安排审计署进行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万亿元。那么时过两年,地方债务又增长了多少呢?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夏儒认为,2012年下半年的“稳增长”导致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万亿刺激方案,使债务负担日趋恶化,考虑近两年新增基建信托3200亿、城投债9000亿,再假定平台贷款余额不变,则目前地方债务可能增长20%至12万亿元。

  我们认为,这个估计不算激进。为了解决资金之渴,去年以来多地政府采取BT(建设-移交)项目的融资模式,即引入项目承建方先行垫资进行基础建设,项目竣工后再移交地方政府。所以,实际债务水平很可能高于上面的数目。

  鉴于此,2012年的最后一天下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再次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规范。“从最后一天紧急出台的新规来看,地方债已行至悬崖边上,不及时规范和限制融资将会发生系统性风险。”某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说,地方债已紧紧地把地方政府和银行捆绑在一起。从上述发文来看,其列出的整治范围之广和整治手段之严厉都数空前。

  举债容易还债难。能够不增或少增债务已经实属不易,要有效削地方减债务几乎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城镇化的过程很可能伴随着地方债务的剧增。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本来就有大拆大建出“政绩”的老毛病,中央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很合乎地方的愿望,而且地方很容易将城镇化推向畸形的极致。无效开发、超前开发、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开发工程会很多,造成资财的浪费和债台高筑。

  其次,透支国家信用。城镇化所需的资金,中央会投入一部分,但大头在地方。而地方财政永远是资金饥渴,花的常比挣的多。如果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地方城镇化的雄心,就会求助于民间财富。基建信托、城投债等就是民间资金借钱给政府的主要途径,这几年膨胀得很厉害。民间资金敢于借给政府,是源于他们相信“只要政府不倒台,收回资金就是有保障的”。但是他们忽视了两点。第一,政府出面兴建的城镇化设施大都是公用设施,资金回报率实际很低,地方政府许诺的利息是有水分的;第二,新官不理旧账,一届政府借钱,下届政府还账,能那么痛快吗?新一届政府承认债务有效,但是极有可能还债遥遥无期。一旦出现还本付息困难,就会造成大的社会震荡,最后不得不由国家“兜底”。

  如何防止城镇化过程中债台高筑?

  首先要正确理解城镇化。城镇化是漫长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以“十年”“几十年”计,需要稳妥持久地进行,不是短期的经济刺激。在计划安排上要细水长流,不要绷得弦太紧。其次,要通过各种手段严控城建基金、城投债等运作,实时监控风险。再次,要搞好投资者教育,特别是要打消“政府举债万无一失”的错误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
  • 体育篮协罚单:麦蒂遭禁赛 三裁判共停哨20场
  • 娱乐传周星驰暗损王晶拍烂片再掀口水战
  • 财经企业退休养老金9年人均涨1.7倍超1800元
  • 科技彭博社:入门版iPhone售价或低至99美元
  • 博客方舟子:有人冒充我老师 出租车为何难打
  • 读书2012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榜单
  • 教育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 学历越高求职越难
  • 育儿儿子成绩差父亲扒光其上衣-16℃街头罚站
  • 王东京:经济结构调整为何调了30多年
  • 李伟民:谁在用手提箱把现金带出国门
  • 郑风田:农民异地市民化的成本如何化解
  • 沈晓杰:南方集中供暖比用空调更贵
  • 罗天昊: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 叶檀:城镇化让大城市更大
  • 朱大鸣:城镇化40万亿大蛋糕诱惑强风险大
  • 何亚福:2050年中国哪方面居世界首位
  • 陈思进:对美国货币政策几个最常见的误读
  • 刘步尘: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