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评论:城镇化别成房地产市场的春风

2012年12月26日 22:49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记者 雷海超

  据报道,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已编制完成。该规划称“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明年城镇化改革的综合配套措施将会相继出台,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方面。此外,近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纷纷出台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群体。

  城镇化将带动诸多产业增长,并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城镇化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新增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那么新一轮房地产价格增长将不可避免。

  城镇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民市民化。按上述统计数据,1.6亿农民工要成为市民,这些新增居民需要住房,但大部分农民工现在是没有住房的,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住房需求将成为这部分群体的主要需求之一,也将为房地产市场带来几千万套房屋的刚性需求。同时,农民城市化过程中,这些农民也需要在城市中有住房,这也就带来巨大的刚性需求。如果政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部分的刚性需求,那么在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楼市价格攀升将不可避免。

  如果仅凭市场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住房问题,那么就会走之前城镇化致使楼市价格飞涨的老路,而高房价也不仅仅是大城市的“专利”,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楼价也将飞速增长。前车之鉴,后车之辙。如何避免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价格攀升也是政府所必须考虑的。

  资本是逐利的,对于房企来说,他们追求的是最大利润,其通过“饥饿”销售模式人为地减少供给量,进而让价格高涨,实现他们的最大利润,这本无可厚非,也符合企业利益。但房屋并不只是商品,其关系着国计民生,买房难已成为主要社会矛盾之一。所以,政府不能把房屋当成一种简单的商品,房地产市场还须“有形的手”调控。解决城镇化中的住房问题就必须重视保障房建设,保障房不仅能够惠及弱势群体,更能够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保障房的概念要扩大,不只是意义上保障弱势群体居有其所,更要保障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扩大保障房的范围,通过几年的时间来满足房地产市场上的大部分刚性需求,进而改变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让房地产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然而,对于保障房的建设,一些地方政府并不“上心”。保障房一方面要占用土地,减少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保障房,这给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所以,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房建设并不积极。现在加大保障房建设就会触动地方政府的利益,但改革是必须的,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地方政府的心态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靠土地出让金支撑地方财政增长是地方政府“懒政”的表现,经济增长靠房地产市场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在地方政府诉苦的同时一定要想一想,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也想尽办法促进经济发展,现在各方面条件要远远好于那个时候,为何地方政府没有了当时的进取心,非要靠土地出让金来实现地方财政的增长。消除地方政府这种“懒政”,可以取消土地出让金,让这部分土地出让金入股房地产开发,按成本价从开发商手中取得相应房产,这些房产作为保障房出售,同时政府以股东身份在建设中严格监管房屋建设质量,这样就可以平抑房价,并保障房屋质量。

  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动力。如果新增居民买不起房,那么城镇化就是失败的。城镇化不能回避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也难以回避。如何协调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增住房需求与供应的关系,而又不让房地产价格飞涨,这将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铁道部贪腐案开审 商人为刘志军介绍女星
  • 体育NBA圣诞大战林书豪20+11火箭大胜公牛
  • 娱乐赵普回应毒胶囊事件:央视让我避风头
  • 财经药鸡事件发酵:麦当劳承认六和是供应商
  • 科技12306网站订票系统三天内两度瘫痪
  • 博客马未都:高铁服务是软肋 舌尖上的京剧
  • 读书乱象丛生:全面盘点二战后日本历任首相
  • 教育超三成青年有出国意愿 年龄越低越想出国
  • 育儿美国一妇女3分钟内产下5胞胎(组图)
  • 沈晓杰:是为人民服务 还是为人民币服务
  • 王小广:中国宏观经济将会走向哪
  • 何亚福:中国超低生育率的三大原因
  • 罗天昊: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 第一穷人:警惕中国楼市的另一种崩盘模式
  • 叶檀:2013年房价将稳步上升
  • 张化桥:建议发行中华地票
  • 张捷:革命斗争年代缺粮导致的惨剧
  • 黄鸣:我为何自己上场举报行业潜规则
  • 美国客:圣诞节是什么节 美国人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