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忠:食品工业不应挑战人体排毒能力

2012年12月14日 02:52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晓忠

  在白酒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之时,北大教授李可基以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非常强大,来佐证塑化剂标准本身就不科学等,则如同把人体作为垃圾回收站和毒性试验田,让人震惊。

  我们认为,当前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等健康赤字,本质上是唯增长主义,及市场与政府边界失范的双重风险叠加。而部分企业对涉嫌安全和有损健康问题的抗辩,部分专家奇谈怪论的权威背书等,则是对消费者健康知情权的粗暴漠视、干涉甚至狡辩。

  诚然,中国历经过令人痛心的商品短缺时代,并为求生存而曾在“吃得饱”与“吃的健康”间默许前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种以“吃得饱为主”的保供给思维却衍生出了极端的唯增长主义路径依赖。在经济失衡日趋严峻下,依然渲染早已不合时宜的节欲理念,及发展中解决问题的画饼充饥思维和问题拖延取向。

  正是经济资源过度地向资本品投资和贸易部门配置,扭曲的资源配置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使食品等行业倾向于通过加大农药、化肥、各种增产剂和添加剂等,提高供给能力,导致食安、透支环境等问题屡禁难止,从而使近年来的GDP增长伴随着日益负重的健康赤字。

  这些存在安全和健康赤字的制造工艺,既为资本品投资节约和腾挪了储蓄资源,又缓解了经济金融资源过度向资本品配置,导致食品等供给冲击下的通胀压力,实现了较快GDP增长与防通胀的脆弱平衡而成为了监管的迷失角落。而正源于此,部分专家学者不断以杂碎的所谓专业知识为健康赤字背书,在道德诚信、学术专业与利益纵欲间迷失自我,无视民众与决策层已然对健康赤字发出强烈预警之语境。

  与此同时,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紊乱,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用脚投票的渠道,国内市场难以发挥自净化功能。残留计划色彩的质检、卫检和农检等,实际上蜕变成了为企业商品质量把关和信用背书,如国家免检商品等。这种监管执法的他律模式,由于标准化质量把控之于企业是一种成本参数,进而使企业与执法部门变成了一场猫鼠游戏。即在国内市场缺乏消费者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及消费者自组织能力等市场自净化机制的有效威慑下,企业商品是否安全实质上变成了对执法者负责,而非对消费者负责,从而在监管自由裁量权较大下,很容易出现部分监管执法人员与企业合谋现象的监管被俘获问题。

  当前走出唯增长主义困境,强化国内市场的自净化机制,出台消费者集体诉讼、辩方举证等制度,适度允许消费者自组织群体以抗衡行业协会,提高消费者的对等议价能力等,无疑是缓解和根治食安等健康赤字问题的务实之举。今后经济增长不应继续以健康赤字为代价,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是基本底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超级杯-舜天2-1恒大夺历史首冠 视频
  • 娱乐苏越诈骗案再起波澜:检方提起抗诉
  • 财经宗庆后:建议向每户市民提供一套经适房
  • 科技苏宁张近东谈电商弊端:VIE现扭曲效应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钩沉:张春桥为何抵制毛泽东给贺龙平反
  • 教育艺考玄机:台上会抢戏 台下懂做人(组图)
  • 育儿留守儿童偷钱被外婆绑柱子上身亡(图)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
  • 姚树洁:香港为啥限购奶粉
  • 管清友: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
  • 刘纪鹏:将发改委改为改革与发展规划总署
  • 栾中校:加税20%谁与民争利最后一搏
  • 张旭昆:香港奶粉限购令 贸易保护的变种
  • 刘星:案例算算房地产新政后到底会如何
  • 辜胜阻:市民化等于就业加公共服务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