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北大教授不要借科学名义耸人听闻

2012年12月13日 08:06  北京晨报  

  不要借科学名义耸人听闻

  晨报视角

  一个社会尊重专家学者,因为他们更谨慎,不轻易做出判断,他们绝不会像莽汉那样,用口号式的语言去煽动和抒情。

  昨日,北大教授李可基在茅台集团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斥塑化剂标准不科学,并称三聚氰胺基本无毒,成人喝下去不会损害身体。他表示,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排毒、解毒能力非常强大。

  李教授的这番言论,实在耸人听闻,既然人体能力这么强,生了病何必再吃药、住院呢?学问精纯至此,能与邪说不谋而合,堪称奇谈怪论。

  首先,人类得以延续,与是否百毒不侵无直接关联,史上灭绝的物种,也绝非排毒能力低下。第二,人类确实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但这是个渐进的过程,现代社会让环境改变大大提速,这是否已超越了人体的自我调整能力,不能看表面数据,还需深入研究。第三,三聚氰胺的毒性已经试验证明,怎能说无害?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从怀疑到证实或澄清,不可避免会有延时性,可生产却在高速推进,如不及时干预,很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历史上,伟大的希腊文明就曾毁于含铅的供水道。在现代社会,对有疑点的化学品保持警惕,这是人类经“DDT”、含铅汽油等惨痛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

  这样的常识,李教授不会不知道。在科学领域,不存在什么“相信自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社会尊重专家学者,因为他们更谨慎,不轻易做出判断,他们绝不会像莽汉那样,用口号式的语言去煽动和抒情。

  然而,李教授的发言,充斥着绝对判断,始终没有数据支撑,句句掷地有声,科学、健康之类大词不断,这,是学者应有的表达方式吗?

  不久前,意大利法庭将几名地震专家送进监狱,他们感到很委屈:预测地震,全世界都做不到,我们怎么负责?但法庭的回答引人深思,既然预测不到,你可以据实回答,至少不乱下判断,当你说出“绝不会发生地震”时,这已经是在判断,那么,你就必须承担相应后果。

  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就在这里,跨了过去,李教授事实上已放弃了学者的身份,盘踞在他脑海的,已不再是严谨与逻辑,而是利益和升迁的机会,对于这样不肯承担社会责任的所谓学者,难怪百姓们要称之为“砖家”。蔡辉/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超级杯-舜天2-1恒大夺历史首冠 视频
  • 娱乐苏越诈骗案再起波澜:检方提起抗诉
  • 财经宗庆后:建议向每户市民提供一套经适房
  • 科技苏宁张近东谈电商弊端:VIE现扭曲效应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钩沉:张春桥为何抵制毛泽东给贺龙平反
  • 教育艺考玄机:台上会抢戏 台下懂做人(组图)
  • 育儿留守儿童偷钱被外婆绑柱子上身亡(图)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
  • 姚树洁:香港为啥限购奶粉
  • 管清友: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
  • 刘纪鹏:将发改委改为改革与发展规划总署
  • 栾中校:加税20%谁与民争利最后一搏
  • 张旭昆:香港奶粉限购令 贸易保护的变种
  • 刘星:案例算算房地产新政后到底会如何
  • 辜胜阻:市民化等于就业加公共服务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