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需冷静看待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获批

2012年12月12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杜鹃

  上周末,加拿大政府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这宗收购涉及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堪称中国企业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在经历了近年来一系列海外并购案的波折之后,本次并购案通过加政府的审批,被认为标志着中加两国朝着互利共赢迈出重要一步。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国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还需冷静看待这宗收购案背后的一些事情。

  首先,这宗收购案通过加政府审批,是否意味着西方社会真的改变了长期以来对中国企业收购当地企业所持的不信任态度?对于这个命题很具说服力的是,加政府在宣布批准此项收购案同时,也宣布了有关外国企业投资加拿大的新规定《加拿大投资法》。这个新规定针对外国国有企业对加拿大油砂资产的收购案作了额外限制,即加拿大政府将只有在“特例的情况”下才予以批准。这条新规定意味着,加拿大实际上对中国国有企业大规模购并其能源企业从此关上了大门。

  在此次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案例中,加拿大政府的表现可谓“扭扭捏捏”。加政府总理哈珀曾积极主张吸引中国企业赴加投资,并一再表示加拿大将使其市场多样化。批准中石油收购案固然可以表明加政府言行一致,但据加当地媒体报道,哈珀本人同时也表示,虽然他“不再是一名中国怀疑论者,但也不完全是一个拥抱熊猫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加政府会在宣布批准此项收购的同时公布关于外国企业投资的新规。

  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收购西方公司的不信任态度,并不是仅存在于某一国的政府决策层的问题,而是长期存在于西方社会的各个层面。造成这种不信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政治因素的干预、历史因素给西方社会带来的深入骨髓的优越感,等等。要真正克服这种不信任感,显然绝非是一个收购案就可以做到的,实现中国与西方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依然任重而道远。

  那么,为什么加拿大政府最终还是批准了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收购呢?答案其实并不难找。此次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条件可谓极其优厚:按照协议,中海油不仅要向尼克森的股东们支付151亿美元的现金对价,还要承担尼克森43亿美元的债务,以及留用尼克森所有3000名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等等。相对这一长串额外承诺,尼克森虽然拥有一定的资源储备,但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非常规油气公司。不仅开发投入高,对油价波动敏感,而且由于管理决策问题,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能够拿出如此多真金白银收购这样一家企业,恐怕也就只有中国的国有企业才有这个魄力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是巨大的利益暂时克服了不信任感、促使加政府批准了此项收购案,其最直接的受益人是尼克森的股东和加拿大的经济。考虑到国内能源市场一直是绝对的卖方市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海油在这笔交易中也将有利可图。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今后中国企业要想完成类似的收购,必然需要付出比此收购案更大的代价;二是收购所付出的代价最终需要消费者来承担,所以对于中国的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恐怕不能期盼此类收购案可以为国内市场带来更廉价的油气供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 体育U22国足0-1韩国 中超-徐亮宣布加盟申花
  • 娱乐李阳被曝曾重婚 F字粗口骂妻录音曝光
  • 财经茅台请求监管部门抽检塑化剂
  • 科技传工信部酝酿APP备案制 被指操作性不强
  • 博客民国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抗战老兵嚎啕大哭
  • 读书莫言授奖词:他以俏皮口吻揭示阴暗面
  • 教育00后微博求爱惹争议 校规该不该禁早恋?
  • 育儿北京一计生办被问简化准生证:到这得等
  • 安邦智库:中国农业体制有望迎来重大调整
  • 赵伟:2012学界憾事盘点
  • 价值守望者:茅台最大的问题
  • 叶檀:小商品城模式走不远
  • 朱大鸣:庞氏骗局的理财产品巨亏才刚开始
  • 杨东辉:A股在元旦前后还会见1950吗
  • 张卫星:韩志国与邹涛的对赌谁决定输赢
  • 张五常:国际收支平衡表与汇率问题
  • 刘石:贺铿的言行令国人蒙羞
  • 陈思进:美国是怎么搞垮一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