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评论:少谈些概念 多做些体验

2012年12月05日 09:58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少谈些概念,多做些体验

  最近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最热门的事情之一无疑是微信的兴起,据称在腾讯内部,给微信部门的一个重要考核目标是明年年底用户数要达到6亿!

  在微信这个大潮中,猜测其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到底如何确立,似乎成了一个显学。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独立科技媒体和一些科技网站,发明了各种概念,来完善自己的靠谱或不靠谱的猜测逻辑。老一点的,O2O、C2B、LBS就不说了,新一点的还有诸如“打造类App Store平台”之类。

  作为媒体,赋予概念无可厚非。但这对真正身处其中的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并不是好事。如果定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影响,如果还要时不时要根据这些看起来虚无但有点让人心激动的概念进行业务调整,那是一件很麻烦很自虐的事情。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最热门的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模式,概念火了好几年,也有一些公司投身其中,美国的有Groupon,国内有爱帮、赶集等。连李开复[微博]也称,“O2O未来会改变中国,线上、线下一旦连起来,这是巨大的爆发式力量。”但是,这些公司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一个都没有。Groupon虽然上市了,但投资人并不看好,而国内的企业都还处在证明自己的阶段。至于“未来会改变中国”,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影子和苗头。

  是这些模式和概念不好吗?显然不是。根本原因还是,这些还只是概念,还只是愿景和可能的未来,而不是真实的现在。

  那真实的现在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或者CEO,建议千万别去把这些概念放在心里,听听就完了。反过头来要把心思放在现有用户和新增用户上。而不要去考虑太多市场趋势、行业前景,用心通过产品来照顾好每一个用户,给他们最好的体验,反而最终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举个例子,谷歌[微博]最初诞生时,搜索并不是一个流行的概念,而只是一些网站的一个附属功能,也没有任何人能预测搜索领域的潜力,当时时髦的理论是雅虎带来的关于门户的各种说法。但是现在,雅虎风光过后,不起眼的谷歌成为了巨无霸。而且谷歌也从来不在互联网领域找所谓的趋势,而是通过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睛等一系列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产品,来增强自己的用户体验。

  再如iPhone,当时乔布斯如果请市场调查公司分析市场环境,结论肯定会悲观——诺基亚[微博]依然是无可撼动的全球霸主,摩托罗拉[微博]在美国排名第一,三星[微博]、索尼爱立信[微博]和LG地位也很牢固。但据《乔布斯传》[微博]的说法,开发iPhone的动力来自他觉得所有手机都太难用了,他坚信自己能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结果苹果不仅仅改变了行业格局,让自己成为新的霸主,而且还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

  所以我觉得科技领域真正的推动力,肯定不是那些被热炒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有雄心有想法的企业家,从用户出发,抛弃所谓的市场需求、忘掉所谓的行业趋势和未来前景,把头放低,认真研究如何从一个个细节完善用户体验。

  换言之,我们现在所处的商业时代,是一个产品驱动的时代,只有产品本身出色,能够给用户带来不断完善的体验,那就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追逐潮流,肯定反而会被潮流抛弃。

  进一步说,如果你真的有野心去带领或者开创一个潮流,让你说出的概念成为大家都认同的概念,那么最好的方式还是去拿出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产品以及让人交口称赞的用户体验,然后不断升级,不断提升。那么到时,或许不需要你去讲趋势,那些科技媒体又会主动找上门来,总结出一个你自己都没想到的概念。然后大家哈哈一笑,再去“毒害”那些有梦想的年轻人。但是,你愿意这样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广东汕头一架小型军机在市区坠毁
  • 体育欧冠-卡卡破门皇马4-1 阿联22分广东险胜
  • 娱乐英王室宣布凯特王妃怀孕 皇室孕妇装(图)
  • 财经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明年经济政策6大信号
  • 科技诺基亚变卖总部大楼 回租后继续办公
  • 博客中国人失掉诚信吗 致公党员:章子怡低调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教育部海选三所高校校长 两所在北京
  • 育儿日本今年新生儿取名爱“莲、结衣”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
  • 何帆:谁帮希特勒爬上德国政坛顶峰
  • 张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 郑风田:褚橙揭示农业产销模式需要革命
  • 张庭宾:钓鱼岛战争会把日本打下财政悬崖
  • 如松:王石再次开始变魔术
  • 章玉贵:中国深层经济改革破局关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