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评论:白酒塑化剂风波真相仍待求解

2012年12月04日 02:20  南方都市报 微博

  这些年我们的化学水平一直在不断地提高。2006年我们知道了苏丹红,2008年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2010年我们知道了地沟油。现在随着一颗地雷砸向近10年来鲜有食品安全问题的白酒行业,塑化剂这个新的化学名词又被瞬间科普了。

  回望扰攘两周的这起风波,我们得到了三个结果。其一,质检局、卫生部等三部门紧急对媒体澄清,白酒生产工艺不需添加塑化剂,其主要来自于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等的迁移。酒鬼酒被曝光的增塑剂D BP的检出量,按我国人均寿命,每天饮用1斤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其二,处于风暴眼的酒鬼酒全线排查,并称将购置专项检测设备及专门过滤设备,将塑化剂检测指标列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其三,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然而,时至今日,白酒中塑化剂的出现究竟是酒龄的“增稠剂”还是生产设备问题,究竟是白酒行业潜规则的揭发还是做空白酒股的“阴谋”仍在争论不休,亦未见相关监管部门和权威部门站出来直面媒体和公众的疑惑。再夹杂着白酒国标中并无涉及塑化剂指标的检测、监管部门常规市场抽检中并不涉及该指标等众多空白地带,消费者对白酒塑化剂问题的众多疑虑仍没有尽数消除。

  回看这起风波,目前大家的疑虑还集中在三点。其一,现在外界对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是人为添加还是外部迁移仍争议不断,而进口葡萄酒、洋酒中也检测出了塑化剂成分,那么酒中塑化剂的真实来源究竟有哪些?其二,中酒协在一份声明中提及曾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测定,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那么除了酒鬼酒,市面上其他白酒品牌的情况如何?其三,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是,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残留和其含量是否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是两个概念,一个安全限量值是让消费者、企业最为直观的判断砝码。尽管卫生部已经对食品中塑化剂进行风险评估,但是消费者并未得到更多正面信息以稳定军心。

  要实实在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显然都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和诚意。比如全国排查结果应该尽快公布。如果发现酒企存在人为添加,该严惩的就要严惩不怠;如果查实确属迁移,那应该加强白酒塑化剂来源的系统分析研究,避免其他食品出现类似问题;如果发现企业没有问题,那也正可以借机还白酒企业一个公道,让企业尽快摆脱风波的阴影,恢复正常生产销售。而最为关键也是最能让消费者彻底摆脱对塑化剂恐惧的,还是监管部门组织各方科研力量加快对白酒乃至食品中塑化剂残留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待评估后,是否应该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甚至规范当前的检测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回头看看近几年食品行业,每经历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有关监管部门对这类食品的监管职责就会清晰起来,而相关的检测标准也会得到健全。这绝对是好事,但同时也让我们很疑惑:为何总是“出事”之后某些问题才会引起重视?从白酒塑化剂风波中,我们更应认真思考的或许是,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可以举一反三防范类似事件发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机制的建立,从加强监管部门对企业问责体系,到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等等,都需要比现在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为消费者,我们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不要再被动地被科普那些陌生的化学名词了。 南都经济评论员 黄丽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