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翟春阳:塑化剂风波或是白酒脱胎换骨契机

2012年11月23日 14:21  燕赵都市报 

  □特约评论员 翟春阳

  “塑化剂风波”目前仍在持续发酵——— 昨日与此相关的重要新闻有两条,一是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相关部门通过“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的方式,针对白酒塑化剂问题做出一系列说明;二是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坚称“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对比“记者专访”与酒鬼酒公司的“声明”,两者对于“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损害”这一关键问题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可以放心饮用。

  酒鬼酒塑化剂“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或许是可信的。但有关部门在向社会传达这一信息时是基于怎样的用心,民间舆论则有诸多揣测。传达正确的信息,安抚社会的恐慌情绪,不要谈塑化剂而色变,同时也避免白酒行业因为社会的恐慌情绪受到沉重打击,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用心,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必讳言,“无害论”我们似曾相识,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这样的“无害论”总是如影随形。人们之所以对“无害论”抱有戒心与警惕,并非出于对“无害论”本身的怀疑,而是担心“无害论”成为有关部门化解监管责任、生产企业逃避管理责任的最佳通道,人们担心相关行业所存在的管理与监管以及制度的诸多漏洞,统统被掩盖在“无害论”的烟幕之下。

  当然,中国白酒所面临的“塑化剂”尴尬,是缺少“限量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酒鬼酒公司才坚称“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因为“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标准虚位,则“超标”永远不能成立。但“不超标论”与“无害论”一样,难免让公众生发“逃避责任”的联想。国际无标准,造成我们无法“与国际接轨”,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为何凡事都要等着“与国际接轨”呢?作为白酒的生产与消费大国,我们不应该主动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吗?

  那么又该如何确定中国白酒的DBP含量标准呢?白酒协会的建议是以“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即以“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为标准。但必须厘清的是,即便白酒塑化剂“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也并不意味着白酒含有塑化剂就有了足够的正当性。我们固然不能容许食品安全突破“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底线,但这是最后的底线,并不等于任何时候食品安全都可以退守到这一底线。

  制定中国白酒的DBP含量标准,应该把关口从“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这一最后底线上提前,即企业必须以当前普遍的生产力与管理水平所能够达到的高度为标准。白酒塑化剂“零检出”或者尚属奢望,但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完全可以让塑化剂含量无限趋近于“零检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白酒企业肯定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而成本的上升又意味着利润的减少。但众所周知,白酒行业属于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些许成本的增加对利润的影响其实很有限。

  从中国白酒所独有的文化层面讲,在产品工艺上越传统越富有文化的内涵,塑化剂等工业元素的混入只会消解中国白酒文化的醇厚;而中国白酒之所以一直难以跻身世界名酒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产品工艺的粗放。从这一意义上讲,当前的塑化剂风波未尝不是中国高端白酒的一个契机——— 脱胎换骨,从远离塑化剂开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云南昭通撤销对跪访温家宝农妇拘留决定
  • 体育里皮豪言明年夺亚冠 中超新军签实德国脚
  • 娱乐李晨石头风波后发感言互动秀恩爱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门后复牌跌停 未提是否召回
  • 科技小米盒子生死时刻:广电总局着手调查
  • 博客马未都:苦难知青 垃圾箱男童最后晚餐
  • 读书因故未授衔的20位高级将领(组图)
  • 教育高校图书馆如宫殿 校方称造价过亿正常
  • 育儿男童幼儿园内生殖器被撕裂调查无果
  • 如松:中心城市的房价不是安全岛
  • 张卫星:中央集权政府是中国最优选择
  • 金岩石:双倍增目标能实现吗
  • 郑风田:城里为何难买便宜大白菜
  • Kingsley:日元快速贬值背后的金融语言
  • 章玉贵:资源为王时代的中国经济软肋
  • 林园:食品安全问题对酒业龙头没影响
  • 李山泉:外资买A股符合中国未来趋势
  • 马光远:白酒业应直面公众对塑化剂的质疑
  • 杨天南:股票投资到底如何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