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阿里巴巴做物流一时半会儿做不好又不得不做

2012年11月08日 18:04  《新楚商》杂志 

  文 | 张馨

  9月份阿里巴巴[微博]的年度网商大会上,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表示,阿里巴巴计划年内斥资1亿美元收购若干物流公司的股份。据称,相关计划正在推进中,目前已在天津、上海和广州买入三块地,用于建设大型仓储设施。

  其实早在2011年1月,马云[微博]就曾高调对外宣布阿里集团的物流战略。此战略的两大核心是仓储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在仓储方面,马云还表明了具体计划,打算第一期联合合作伙伴投入200亿到300亿人民币,其中阿里巴巴出资100亿元。

  但之后阿里的仓储计划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迟迟不见动作,此次曾鸣的表态,算是在某种程度向外界证实了阿里巴巴的物流计划。

  与京东、凡客、苏宁这些知名电商相比,阿里巴巴在物流方面一直处于劣势,投资星晨急便也以失败告终。物流对阿里集团来说,显然是万般滋味在心头。有业内人士戏称,物流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个烫手山芋,一时半会儿做不好,却又不得不做。

  不得不做的原因有三。首先,阿里巴巴对快递公司的控制力始终比较弱,致使最后一公里难题表现尤为突出,客户体验自然无法让人满意。在各电商想尽办法提升客户体验的今天,物流问题无疑已经成为阿里集团喉咙里的那根鱼骨头。

  其次,物流是电商提高信息化程度的途径,是打通电商与消费者的关键环节。目前而言,消费者在淘宝网[微博]购物后,很多时候还无法追踪包裹的信息,这导致购物体验打折扣。而要实现与众物流公司的无缝对接,实现对消费者的信息化管理,普通的业务合作显然不行,它需要完善的物流体系。

  另外,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环节是电商面对消费者的唯一方式,这个环节能积累出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对信息管理、信息挖掘极有价值,是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不能忽视的资源。美国《CIO》杂志近日对369家公司做调查,大多数CIO认为,大数据将在未来三年内成为主流,其中65%的公司已经部署或者计划部署大数据技术来提高业务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物流计划是阿里巴巴宏图大愿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有报道称阿里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从各大物流公司挖掘物流人才。在阿里的物流规划中,物流平台是一个数据交流和调配中心,用来实现业务流程以及配送上的无缝对接。在仓储端,针对每个区域选择与不同的物流公司合作,比如华东仓与百世物流、安得物流等公司合作;配送端,则与国内一线快递企业合作。

  阿里巴巴投资物流公司,难免让人想到星晨急便的陨落。但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对星晨急便的策略,阿里更重视的是配送的建设,其失败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作为新公司,星晨急便的网络覆盖不够全面,而淘宝的用户却分布广泛,所以店铺不愿与之合作;二是由于淘宝的很多店铺为降低配送成本加盟了其他快递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加盟点,这使得星晨急便的价格优势无法体现。所以,星晨急便的消失,不是阿里巴巴不愿意继续投入,而是走错了方向。

  此次入股物流公司,侧重仓储建设,重点在于仓储资源的整合,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点的建设。整合这一方式,利用的是社会上的现有资源,相对自建而言显然是更聪明的方式。这与阿里的“与所有物流公司合作基础上的物流平台计划”也是一致的。但与所有物流公司合作,利益的分配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对于那些配送端有全国网络的一线快递公司,是否愿意与阿里分段合作,而不是全流程配送,目前也是一个疑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蔡成平:日本经济真的严重依赖中国吗
  • 李光斗: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打破哪些魔咒
  • 王海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 丁志杰:维护美元霸权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
  • 陶冬:中国楼市短期看好 中期看淡
  • Kingsley:奥巴马连任是中国经济大利空
  • 朱大鸣:未来十年中国道路走向何方
  • 黄鸣:任志强别把绿建标准主权拱手相让
  • 陈序:奥巴马还需要向外国人证明自己
  • kramer:奥巴马再次当选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