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其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较6月份上涨0.1个百分点。1-7月CPI平均同比上涨3.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双双再创新低,为接下来降息、降准打开了空间。
虽然CPI进入“1”时代,但不少专家提醒,CPI破2不等于“低物价”时代来临,也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进入通缩期。随着通胀的回落,CPI已经不是宏观经济的关键指标,而工业增加值才是目前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参考数据。7月数据或为全年的最低点,因此,未来更应关注如何实现扩大就业和维持经济增长的目标。
孙立坚:中国未到通缩时 政策应打“减税、降准”组合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新公布的物价指数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来到了通缩时代,需要政府大力救市。但我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加大企业减税的力度和降低存准率的组合拳,而利率政策要和国际同步来调整。理由:今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内外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6.580,0.09,1.39%)价格也在上升,这更会加剧国内经济的疲软,而此时政府投资后患无穷。
李长安:CPI破2不等于低物价时代来临 给调控政策出难题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微博称,CPI破2给调控政策出难题:CPI连连下降,抑制物价的调控目标算是实现了,但低CPI并不意味着低物价时代来临。而扩大就业和维持经济增长的目标如何实现,却是当前最大的难题。假如实施扩张性的调控政策,那么如何解决资金不流入实体经济的问题,如何应对房价大幅反弹的问题,如何应对结构尚未调整而更为扭曲的问题,将变得更为棘手和迫切。
鲁政委:非食品价格高于预期 反映居民消费意愿较强
兴业银行(20.840,-0.16,-0.76%)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在微薄称,7月CPI为1.8%,PPI为2.8%,食品价格基本符合预期,但非食品价格高于预期,主要与最近房地产市场回暖居住类环比反弹和暑期到来教育娱乐环比上升略多有关。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7月份的CPI中,水电煤的环比涨幅也相对较高,可能与7月份一些地区开始实施阶梯电价因素有关;同时,旅游环比上涨也比较明显,可能与暑期到来全家带着孩子出游增多有关(当然这也表明,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其实是很强的,只要能够负担得起)。
他强调,仅就CPI进入1位数“涨幅”就认为进入了“低物价”时代,其实是一种概念混淆。只要CPI环比仍然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上月比仍在上涨;只要同比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去年比仍在上涨,东西仍在越贵,只是变贵的速度在放缓而已!1位数的CPI充其量只能说是物价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李迅雷:7月数据或为全年最低点 未来CPI已非关键参考指标
海通证券(10.410,0.00,0.00%)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表示,7月CPI的表现为接下来的降息和降准提供了空间。7月数据或为全年最低点,此后将逐渐回升。随着通胀的回落,CPI已经不是宏观经济的关键指标,而工业增加值才是目前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参考数据。
左小蕾: PPI负增长传导CPI下降 不必担心通缩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指出,7月CPI增长1.8%,与实际观察一致。前期油价下调,特别是食品价格下降明显,还有负增长的PPI的传导影响也是CPI的下降因素。下半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国际油价的变化,不排除个别月份CPI增长可能有所上升,但全年应该可以在3%左右的温和水平。如果今年的增长的目标能够实现不必担心通缩。
许维鸿:降息和降存准或将齐头并进 货币政策月内放松
西南证券(4.490,-0.02,-0.44%)研发业务总监许维鸿(微博)指出,CPI,P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经济下行趋势依旧。去库存后的去产能,使得消费和投资持续疲软,从数据看不出趋势下行拐点。中央过去两星期多次明确表示,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引起市场对四万亿2.0版的担忧。预计货币政策月内会继续放松,降息和降存准甚至可能齐头并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