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朱书缘) 今天上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做客人民网时指出,要治理政府自身消费过大,铺张浪费的现象,最根本的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体制或机制,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
“三公消费”迄今为止还是一本糊涂帐
从2006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一个重点,但是目前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竹立家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首先,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们的财政收入大约是8.3亿左右,但是宏观税负收入大约是14.2万亿左右。这就是说,有6万亿左右在体制外循环,是掌握在各级公共机构手中。关于它的使用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许多“三公消费”都是在体制外收入里实现的,所以说“三公消费”迄今为止还是一本糊涂帐,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
其次,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政府预算没有细化,大约是到类和款,几乎没有到项和目,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是合理的,哪些“三公消费”是不合理的。我们也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还需细化和加强审查
中央部门近年开始试水公开“三公”经费,今年中央各部门预计也将从本月开始公布。
竹立家表示,从去年和前年公布出来的98个部委的情况来看,全没有细化,如果不细化的话,社会公众和媒体就无法监督,就不知道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是该花还是不该花。
其次,在公开的同时,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外部审查和监督平台,暴露以后数字是不是真的,现在还无法确定。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来审查,我建议这个审查部门应该是人大的法制委员会和预算委员会。此外,对申报不实的要建立严厉的惩处平台,对主要负责人要问责,这样“三公消费”的申报数字或许更准确一些。从去年和前年的情况来看,老百姓对一些数字的申报提出质疑,但基本没有回应,原因就在于没有外部的监督平台。
限制“三公消费” 公开透明是根本
治理“公家”的铺张浪费,需要建立长效监督处罚机制。对此,竹立家表示,要治理政府自身消费过大,铺张浪费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体制或机制,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收入是多少,支出是多少,要让老百姓明白,要在相关的政府网站、政府媒体上发表,关心“三公消费”的老百姓可以随时看到。
竹立家表示,限制“三公消费”要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要分开,发挥各级人大预算编制的作用,并通过人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实现预算的民主化和细化,特别是细化,预算必须到项或目,只有这样才便于人大监督,便于社会舆论监督,便于公众监督。
此外,政策性浪费也必须纳入我们的治理范围,根据以往的经验,政策性浪费所造成的公共资源损失数额巨大,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彻底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化,让人民群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我们才能制定出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才能减少政策性浪费。
要建立一个严厉的惩处平台
“要建立一个严厉的惩处平台,“三公消费”属于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是惩处不到位,太宽松”,竹立家说。中国古人讲,治官要严,治民要宽,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治官宽,治民严,使老百姓很有怨气。因此要向国外的一些国家学习,对于特权腐败、贪污浪费、消极怠工等公务人员的不当行为,要坚决处理。一个人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对人民和国家的事业不敬重、不敬畏、不负责,这样的人就不适宜在公众岗位工作,要坚决开除,不能发生了特权腐败行为只行政记过、降级。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对人民负责的,不会对党负责,要坚决开除,要零容忍,这样才能惩戒一些不好的官员,使一些官员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
竹立家最后说,当务之急是要下决心推动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推动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不但对权力的形成过程实现民主参与,而且对于权力运行的监督也要实现民主参与,对滥用公共权力并通过公共权力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要严厉惩处。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惩处性平台,对于敢于藐视人民的权利、对人民不负责任、处事不公等权利行为要严厉惩处,绝不宽容。搞特权腐败就是从公众口袋里掏钱,是一种极大的对公共权力的亵渎。我们既要教育官员形成浪费公共资源就是一种耻辱的观念,又要建立一个严厉惩治的体制机制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