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周子勋
国家发改委决定,自7月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据测算,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31元和0.34元,90号汽油全国平均价格降到6.45元,0号柴油降至6.76,成品油价格重回6元时代。这是继5月10日、6月9日油价下调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三连降”。
遗憾的是,备受瞩目的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依旧没有出台。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保持低迷,截至7月9日,国内油价挂钩的三地原油变化率下跌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金银岛监测数据显示,7月6日三地 (辛塔、迪拜、布伦特DTD)原油当日均价每桶100.157美元,近22日均价每桶97.564美元,较6月7日基准价下跌9.51%。卓创资讯提供数据微有差异,7月6日三地原油当日均价每桶100.17美元,近22日均价每桶97.56美元,较6月7日基准价下跌8.96%。
这一机制实施3年来,没有逃脱涨得快降得慢的怪圈。据笔者粗略统计,自2008年末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油价共调整了20次 (2008年12月19日—2012年7月10日),其中13次是涨价,降价仅为7次。在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度呈现雪崩式下跌,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丝毫不为所动。正是由于定价机制在执行中涨多跌少,逐渐将这一机制送入了名存实亡的境地,反而成品油价格具备更多的 “行政定价”属性。
也正是在此机制下,国内“两桶油”通过上下游的操作,不断扩张,形成了全行业的资源垄断。“两桶油”公布的2012年一季报显示,两公司合计净赚525.63亿元,日赚5.8亿元。在成本信息不透明的背景下,“两桶油”一方面通过合并业务降低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继续获得国际油价的垄断利润,又把炼化环节的亏损不断放大,以获得涨价的数据支持与国家财政补贴。
所以,国内成品油价格高的根源主要在于垄断以及由垄断造成的低效。
就在定价机制逐渐沦为 “涨价”机制之际,国内成品油市场亦乱象丛生。由于近些年的全球性量化宽松,国际油价长期上扬趋势难改,中间商囤货惜售已成为普遍的市场操作行为。成品油价格机制的缺陷,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干扰了市场秩序的自发调节。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必须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
希望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此前在海口市谈及中国产品价格改革时所言,天然气、成品油的定价模式正在或即将进行改革,目标是价格彻底市场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