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成品油可设定每天最高限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 11:21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邓郁松

  ■本报记者 张一鸣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速放缓,成品油市场供需结构悄然生变。 6月9日,国际油价的持续暴跌使得国内油价迎来年内的第二次下调,中国的成品油市场是否已经到了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好时机?什么样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才能既适应油价上涨,又适应油价下调?困扰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年的油荒今年是否还会再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邓郁松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中国经济时报: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速放缓,这样的趋势会不会在今年持续下去?

  邓郁松:成品油包括三个部分—汽油、柴油、煤油,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速放缓主要是柴油需求放缓。柴油的需求波动与经济波动、特别是工业的波动联系更紧密,柴油表观消费量的回落,侧面反映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

  汽油需求的增长主要与汽车的增长紧密相关。“十二五”以来,汽车销量增速虽明显回落,但汽车保有量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因此汽油的消费仍保持稳定增长。

  柴油需求状况与整个经济的增长状况密切相关,同时受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较大。柴油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与能源、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直接相关。由于今年工业和出口的增速均明显放缓,今年柴油需求增速也将明显回落。从中长期角度观察,预计汽油需求增速将持续高于柴油需求增速。

  中国经济时报:在现在的供需格局下,今年还会出现柴油荒吗?

  邓郁松:目前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经超过6亿吨/年,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内的成品油需求。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多次出现成品油供应紧张情况,其根源并不在于生产能力不足,而主要与价格形成机制有关,特别是与成品油的价格调整不到位有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主要影响因素还在于国际油价的变化,特别是当国际油价出现短期内快速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能否及时理顺。只要及时理顺成品油价格水平,及时反映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在现有的炼油能力下,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很小。此外,还需关注电力供求状况,如果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短期内可能会大大增加柴油的需求,这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加大柴油市场的供应压力。

  中国经济时报:通过价格手段调节成品油市场的供需,一度被认为是缓解国内“油荒”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外的成熟经验,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

  邓郁松: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但如果价格过低,生产方就没有动力生产,那就会出现供应紧张。通过价格变化调整供求关系,最重要的是理顺价格水平,传递价格信号。为此,要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传递准确的价格信号,刺激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性,使消费者获得“合理”的价格。如进一步增强成品油的炼制、进口、批发和零售环节的竞争性,通过竞争使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而这有赖于进一步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从研究层面,什么样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即适应国际油价上升,也适应国际油价下降时的市场,并且符合中国国情?

  邓郁松:首先,价格是调节供需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准确传递价格信号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定价机制,应该让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有明确的价格预期,这样才能让市场去调节市场中各方的行为。比如,如果预期油价会持续上涨,那么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生产和需求就会增加,从长期看,这又会抑制汽油消费的过快增长,进而将会抑制油价的上涨。

  其次,能源是一个长期供给和消费的产品,仅仅管控某段时间的价格意义不大。成品油价格一天一变和一个月一变,如果两种调整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的均价是一样的,那么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实质上没有差别,但及时调整油价却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的逆调节行为及由此对成品油市场稳定运行的干扰。在国际油价上涨时如人为压低国内成品油价格,既不利于解决短期的供求失衡问题,也不利于传递出准确的市场信号,过多的控制价格,在短期和中长期都不利于调整供求关系。

  基于上述考虑,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可分两步走:短期内,加快价格调整频率,实现实时定价。如可考虑由价格主管部门每天公布最高限价,市场中的各方在不超过最高限价的要求下自行调整销售价格。在这个最高限价下,销售方的调价未必频繁。通过及时调整成品油价格,可以最大限度解决现行定价机制中由于价格调整滞后带来的问题,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

  从长期看,则应当推进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更充分的竞争市场,最终实现成品油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国际油价正处于下行通道,是否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推出的时机?

  邓郁松:国际油价回落,进一步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压力和阻力都会减少,应当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包括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内的各项改革。需要指出的是,受全球石油供给格局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频繁大幅波动的状况没有改变,每次油价回落的低点在不断降低,如国际油价在2008年时曾创出147美元/桶的高位,2009年最低时回落到30多美元,此后很快回升到100美元左右。因此,要重视国际油价回落对推进各项改革的有利时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