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政府采购国产车需要强制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 15:09  长江商报微博

  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进入名单的412款公务车全部为国产自主品牌车型,人们熟悉的奥迪、奔驰、丰田越野等高档公务车型由于属外资或合资企业生产而落选。可以预见,合资品牌已基本无缘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2月26日《重庆商报》)

  政府采购向国产品牌汽车倾斜呼吁了多年,终于实现了。当然,自主品牌汽车今年之所以能有机会扬眉吐气,首先得益于公车改革。舆论对公车腐败的批评,促使政府下决心改革公车,使得自主品牌汽车有了被政府采购青睐的机会——当公车改革限制了公车的排气量,降低了公车采购的价格标准,“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就顺理成章。

  其次,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是国际惯例。据悉,在韩国、日本,公务车一律使用自主品牌;在俄罗斯,官员若乘坐进口轿车出行会被认为“有损国体”;印度规定,政府各级官员都必须使用国产汽车。

  再者,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有法律依据。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规定很清楚,即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显然,自主品牌车企相比外资汽车大佬属于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来扶持。过去政府采购没有扶持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弥补了这个缺憾。也就是说,政府采购国产品牌汽车是应有之义。

  不过,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汽车究竟能坚持多久?2012年的《目录》显然只适用于2012年,以后是否坚持采购自主品牌汽车还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在制度安排上没有给公众和自主车企吃一颗“定心丸”。而且,如果有地方政府今年不按《目录》采购,也缺少相应的罚则。另外,据有关采购官员介绍,汽车品牌进入协议供货目录,只是一种供货资格,并不意味着采购单位就将实际采购该类车型。这说明《目录》没有强制性。

  种种事实和迹象表明,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垄断”公车采购市场,除了自身要强身健体,还有赖于政府健全制度,让公车选用《目录》具有强制性,同时让公众参与监督公车采购,而且还要防止某些外资、合资车企为了分食政府采购这块大“蛋糕”进行游说、公关。

  ◇ 冯海宁(北京 媒体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