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多挑他国小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3:18  环球时报微博

  作者:刘戈 央视财经频道(微博)《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今欧美公司员工如果听到自己的公司被并购的风声,谁会是最先跳入他们脑海中的候选者?我想应该是中国企业。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像七年前IBM公司PC业务部门员工因为得知被联想收购相拥而泣那样的场景将不会再出现了。

  最近,中国的三一重工(微博)收购德国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的过程又被人形容为“蛇吞象”。虽然“普茨迈斯特”在德文中确实是大象的意思,但如今的三一重工(微博)是一条直径比大象还粗的巨蟒,套用“蛇吞象”的比喻并不恰当,这实际上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大鱼吃小鱼”的普通故事。

  虽然普茨迈斯特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高达40%左右,海外市场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但毕竟这只是一家有3000多名员工、销售收入5.7亿欧元的中等规模的公司。在欧洲除了为数并不太多的如西门子(微博)这样历史悠久、寄托本国荣誉的超级跨国公司,由家族控制、在某些特定领域技术领先的中小公司比比皆是,收购它们遇到的阻力要小很多。例如,为了表示双方按照预定时间表结束谈判的决心,普茨迈斯特公司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与三一重工的老板同时调了他们的手表,并相互交换。显然,除了必须完成的法律程序,这是一桩老板自己拍板就可以完成的并购。因为普茨迈斯特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不是公众公司,所以收购得以避免股东利益复杂带来的各种麻烦。

  这种花钱不多、动静不太大的游击战式的收购,效果其实并不差,收购引发的当地政治上的反弹、带来的财务压力和文化融合风险都要小得多。2009年,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虽然没有后来对沃尔沃的收购那样产生轰动效应,但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比起对沃尔沃的收购毫不逊色。这笔相当低调的收购,使吉利汽车一下子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变速器研发和生产能力。

  近几年来,中国大型国企虽然实力雄厚,但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充满了波折,很多看上去很美的收购最后迫于政治压力或股东分歧而功亏一篑。在目前世界的政治格局下,中国国有乃至民营企业对国外大型知名公司的收购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来自被收购企业国内的排斥和防备心理是通过商业谈判和巨额资金无法释怀的。这种情况早已存在,二十多年前,日本企业对美国的大举收购也曾带来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弹。当时的日本企业被突然增值的日元财富冲昏了头脑,大量的收购都是冲着美国最具象征意义和高知名度的公司及物业,这种突然而至的气势汹汹必然会引起从政客到普通民众的逆反心理。当过多的非商业因素左右商业行为的时候,麻烦必定接踵而至,而“游击战”式的出击更具有企业个体特点。

  可见,这种带有国家印记、声势浩大的阵地战,效果不见得比零敲碎打的游击战要好。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应按照自己的特定需求,针对技术领先的中小型企业并购。通过长时间分散但可行性高、容易消化的并购行为,在引发反弹最低的状态下,中国企业也能不断丰满羽翼,成为全球性的技术领先公司。▲(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今日观察》评论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