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窃听门为西方媒体敲响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 15: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 连日来,《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丑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媒体新闻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大讨论。美国、法国、英国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剖析了此次“窃听门”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对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进行了反思。

  “职业道德”如何遵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和公共关系学院院长弗兰克·赛斯诺:只要获取的方式不正当,不论信息是否真实,都会让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在新闻报道中,严守道德规范应被置于获取信息之上。如果媒体不讲道德,没有公信力,人们就难以对通过媒体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合法性拥有信心。《世界新闻报》的所作所为已不仅仅是违背新闻道德,更违反了法律。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哲学院教授埃里克·戴沙瓦纳:西方国家的媒体当下似乎患上了“媒体偏执症”。为了所谓新闻“透明性”,它们尽一切可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其中包括不良的好奇心。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一情形加剧。

  曾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和路透社供职的记者阿兰·菲尔普斯:英国小报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编辑记者为挖掘独家新闻面临巨大压力。很难界定他们的做法道德或不道德,用合法与违法来界定更为清晰。《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和为获取信息而向警察行贿都是违法的。

  “新闻自由”如何诠释

  弗兰克·赛斯诺:新闻自由必须与负责任的报道手段挂钩。新闻的一大功能在于舆论监督,即通过可靠、合法的手段获取信息,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前提下用平衡的手法将这些信息呈现给用户,提供相应的背景并确保公正。新闻不应该变成通过花钱买消息、窃听电话语音留言等手段让人出丑的行业。

  巴黎第四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教授让-马克·勒加尔:媒体讲求新闻自由,但无论是哪一家新闻学校还是主流媒体的职业规定都禁止如“窃听门”丑闻中所采用的手段,这也是媒体的道义所在。但如今一些媒体不再是提供信息的载体,而成为传播小道消息、奇闻轶事的商业工具,以追逐爆炸性丑闻吸引眼球为目的。

  “媒体监管”如何执行

  阿兰·菲尔普斯:英国没有针对平面媒体的相关法律条款,更多的是依靠行业自律。未来可能成立一个更强势的监管机构。如果有人感到受到报纸的伤害,他们可以找这个机构,并有权要求举行公正的听证会并作出相应处理。窃听事件应该会给新闻集团及英国其他媒体敲响警钟,在获取信息时要更加重视手段的合法性。

  弗兰克·赛斯诺:透明与公开是确保媒体遵守相关道德规范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持媒体公信力的关键所在。新闻媒体应有明确的责任结构,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并让民众有渠道知晓这些媒体如何运作。(新华社执笔记者:赵焱;参与记者:李芮、郭瑞、彭梦瑶、王丰丰、杜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