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红旭:房价现空前大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4日 09:49  中国证券网

  一房一价、反暴利、降房价等等。关注房地产业的人,都会深深的感受到一点:中国房地产乱相丛生,而矛盾的焦点又是房价。说到房地产,上至国家领导,下至草根P民,当然还有各类专家学家、老板老总、社会精英、中产阶级,都能激昂的讲上一段。凡此种种,说明房价已牵动着太多人的神经。

  2005年以来,稳定房价就成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从2009年12月以来,调控的目标几乎浓缩成了一个:房价!国四条、国十一条、国十条、国五条、国八条,就这么几个数字,都快用完了。只能证明,中国房价的“抗药性”正越来越强。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温家宝总理说的清楚:我曾承诺过,在我的任期之内,一定要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我还将继续朝着这方向努力,绝不退缩。

  今年1月26日,“国八条”出台后,形势越来越复杂化。首先,政策的严厉程度是空前的,且看似无以复加了。突出表现在两条政策:一是限购令大范围推广,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以及其他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都应进行限购,并于2月中旬之前落实。

  结果呢。从进度上看,大部分城市都没能按时出台措施,至今共有40多个城市落实,可能还有个别城市跟进;从内容看,东部城市落实的相对到位,而中西部城市偏宽松,比如贵阳市只限一环线以内,长沙市只限90平米以下户型;从截止时间看,东部城市多没有规定退出时间,而部分中西部城市则暂定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

  第二个重磅政策,是让各地制定本年度新建住宅价格控制目标。众所周知,近几年调控政策一直强调稳定房价,保持合理水平,但到底什么水平才是合理水平,鬼才知道。这次中央命令地方根据地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制定一个量化的房价控制目标,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地方政府量化“合理房价”的参照系。且要求各地在一季度向全社会公布。

  结果呢。从进度看,截止3月31日,全国657个城市中,609个公布了,还有49个没能落实;从内容看,绝大部分城市都规定,房价涨幅不超过GDP或居民收入增幅,换算一下,也即不超过10-15%。于是社会上有种说法,控制目标成了“涨价目标”。只有北京讨巧的提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稳中有降”,这让北京“鹤立鸡群”。值得关注的是,3月29日晚住建部紧急下发通知,要地各地在制定房价控制目标时,充分征求社会意见,其后还要视情况调整目标。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调控房价上面,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相当激烈。毕竟,如果楼市低迷了,地方的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就会大幅缩水,从而不仅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同时也会在保障房投资方面捉襟见肘。当前,稳定房价和保障房建设,同属于中央约谈、问责范畴。这才叫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大家都知道,4月份国务院派出了八个督战队,到16个省市调查中央调控政策以及保障房建设的落实情况。由此反映出中央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同时也说明中央很担心又像从前那样,地方政府不愿很好的落实到位。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表示:目前市场正在观望,如果政策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流于形式,就很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很难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老百姓也很难建立起信心,调控就会功亏一溃,最终政府就会失信于民。

  除了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外,还有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的博弈。价格是否回落,取决于企业是否愿意降价,开发商的资金链确实越来越紧张了,但一些项目优惠10-15%后,就能引爆购房者的入市热情,企业当然就不愿扩大折扣幅度了。有些卖方急于出货,可也有些买方也等不急。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3%,住宅同比上涨10.1%,较去年7.5%的全年涨幅有所扩大,由此证明一季度调控房价的效果尚未显现。

  最后,还有一种博弈: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今年,开发商不敢奢望中央政策会放松,但一定会等着地方政府坚持不住而暗地里给政策“放水”,2008年下半年就是这样。不妨归结成一点:开发商对于房价下跌,与地方政府对于地价下跌,比拼谁的忍耐力更强。

  这场空前的房价大博弈,最终不会有真正的赢家,肯定是一个折中结局。今年二三季度,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会适度让步,使房价有所下滑(部分一二线城市,并非全国),而很多网民对这种下滑的幅度肯定不会满意。但是,或许更不满意的还在后头,明后年房价可能重新步入新的上升通道。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