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警惕房价假摔为宏观调控添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6日 09:15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4月16日电(记者黄玫)在楼市调控政策的组合拳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在3月份“不约而同”出现下降。有市场人士放话,房价已经开始降了,宏观调控可以松松劲了。

  仔细分析房价松动的原因,揭开这些市场人士的“话里的话”,可以发现,当前房价有“被拉低”、实现“假摔”的嫌疑,其目的是消解宏观调控压力,为政策的持续发力制造“理论障碍”。

  “假摔”方法一,郊区楼盘成交量增加,拉低城市均价,达到“一俊遮百丑”的目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处在宏观调控的风口浪尖,主动加大郊区的推盘量,将消费引导到低房价的地方,可有效降低均价。以某城市为例,3月均价约为13000元每平方米,比2月下跌2%左右,主要是因为远离中心城区的一个区3月签约量超过千套,均价却只有6000多元。

  “假摔”方法二,部分开发商达成“默契”,以“捂盘”表示沉默,显示市场萧条,来消解宏观调控压力。前3个月,某城市只有10个楼盘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而去年同期则有23个楼盘获得预售许可。预售许可大幅下降表明楼市再度进入买卖双方“拉锯”状态,一些开发商寄希望于后市,指望通过延迟开盘获取更高利润。

  “假摔”方法三,开发商先提价后打折,制造楼市“降价风”,实际上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于是,漂亮的数字就这样“创造”出来了,官员和市场人士在各种公开场合引经据典,用数字说话,“宏观调控已经确有成效”,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见好就收吧。然而,即使是在商品房均价“被拉低”的同时,中心城区的房价仍在持续上涨,老百姓感受不到所谓的房价松动。房地产利益链条上的市场人士侥幸地认为,在避过风头后,又是一个“艳阳天”。

  面对扑朔迷离的房价和房量,在下一步的宏观调控中,让更多的阳光晒入楼市,能够有效提高调控的精确度。

  尽快落实商品房“明码标价”制度,有助于打破开发商和购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开发商“暗箱操作”空间。商品房销售应尽快实行一套一标价,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房管、物价部门要加强协作,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促使商品房的价格阳光化,确保调控的基础数据准确。

  建立完全、公开的房地产信息系统,改变“均价打天下”的局面,为宏观调控提供更准确的市场分析。现在有关房地产的信息并不完备,相关部门只是根据均价、供应量和销售量来进行分析决策;一些学者拿不到真实数据,也只能是“从推论到推论”地下结论。建议有关部门对商品房进行分类,根据面积、区域、属性不同提供更多、更细分的市场数据信息。

  考虑取消预售制度,从根源上清理整顿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日益成熟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开发商资金日益雄厚而社会信用面临危机,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预售制度已经失去了当初出台的意义。目前,应该还房子的商品本质,一手交钱,一手可以交货(现楼甚至包括房产证),消费者可以看得清楚、拿得明白。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