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新型用工荒透射劳动力双升值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6日 01:39  中国经营报

  陆小华 徐聪

  年关过去,用工荒如常出现。只是今年的用工荒大为不同,月薪3000元甚至还难以请到工人。有订单、有高底薪,厂商们还要有好言好姿态聚集在车站码头举牌相请,中国经济如此表现劳动力升值,是我在去年写下“中国经济迎来双升值的十年”都难以预料到的。设想一下,还会否有报纸劝“盲流”回家?这是二十年前的真事。二十年前的那些报道,劝那些去沿海找工作的人们不要“盲流”。哪怕是五年前,即使人们在大谈西部经济的发展,也很难设想,用工密集型企业大规划迁向中西部,去适应劳动力市场。但这就是今天的事实。

  应当说,劳动力如此升值是好事。对于劳动者群体,普通的劳动者因劳动力升值获得更多报酬,才能更有条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对于中国经济,尽管经济学家已经在争论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无疑增加了迫使企业转型的一股力量,增加了迫使中国经济转型的力量。

  从世界经济史看,劳动力总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企业家意志为转移地升值,不管是升值的速度和幅度。只是在中国,尽管中国经济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总的看,中国经济没有完全完成原始积累和起飞阶段,就已进入劳动力快速升值阶段。

  值得宏观经济制定者、管理者与企业界高度注意的,是这样的快速升值不仅体现在经济意义上的报酬,即工薪,更反映在非经济意义的报酬。

  新一代的劳动者,或者就是人们说的80后、90后,成长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价值观形成在互联网高速普及的时代。他们“出卖劳动”,不仅需要经济回报,更需要在体现人本价值的劳动环境,获得作为“劳动者”的价值认同、价值实现与提升。他们需要一个能让内心感受到获得尊重和提升的环境,不管是劳动环境,还是工厂区形成的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才容易解剖一连串“跳楼”事件背后的复杂动因。因而,你会看到,他们宁愿离开深圳,回到家乡,但可能选择同一厂商的工厂。那样,就仍可在熟悉的现代企业,但可以经常回家,有传统乡土社会的亲情支撑。

  人们曾经泛泛地谈论工人阶级的形成,但今天的劳动者阶层的形成环境完全不同,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线培养出严格的纪律性这么简单。或者,今天的经济形态,本来就是非传统经济形态,不会培养出传统的工人阶级。今天的生产线,不只是机器加传送带,程序员们对着互联网依然构成一种生产流程。他们从劳动中获得的与追求的,显然与传统工业有所不同。

  今天的劳动者,需要从劳动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因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恰恰给了他们更多认识自己价值的条件与可能。或者,应当说,今天的企业环境、社会环境,相应伴生的就是对人本价值格外看重的劳动者群体。他们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应当承认,劳动者在劳动中,事实上获得两种报酬,显性的是经济意义上的,是工资、福利、保险,以及可以以货币方式折算的报酬;隐性的,是人本意义上的,是成长、尊重与人本价值的实现。新生的劳动者,会以企业能否提供培训机会作为选择条件之一;会以劳动环境是否体现对人的关爱作为忠诚与否的标准。

  相应地,就应当要求,企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劳动环境与人本价值实现条件。从Google的工作环境如此多地被人们津津乐道,就可以知道劳动者的真实要求。不能适应这样的劳动者的企业,将不能在竞争中生存。

  从新型用工荒,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今天的中国,劳动力提出的,是实现双升值要求,既要求经济报酬升值,也要求人本意义上的报酬升值。这样的报酬机制与条件不尽快完善的企业,还会面临更让人紧张的用工荒。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