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乎:核电还有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 08:13  东方早报

  于乎

  日本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安危牵动世界。福岛效应已经在全球发散,人人谈“核”色变,无形中将大大改变核电在全球发展速度。

  欧美各国率先表示,将对目前运行和在建的核电项目进行检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同时做出四点决定,决策颇具速度与力度。“调整核电规划、暂停审批新项目”两点,透露出将安全性置于核电运行的首位。

  能源短缺一直是经济发展最大限制之一,能源安全更为大国战略所不可忽视。能源安全意味着“以不危及国家价值观和目标的方式,以合理的价格确保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比起石油的战争代价、煤炭的矿难事件等成本,核能稳定而清洁,一度被寄予厚望。国际原子能机构曾乐观放言:“到2015年,全世界可能平均每5天就会开工一个装机容量约1000兆瓦的核电站。”

  核电发展历史暗合了人类试图用科技克服能源短缺的决心。从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核能走向大规模民用化道路,数次石油危机更促使法国等欧洲国家大兴核能。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数据,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

  近些天核电安全性备受民间质疑和担忧,事实上,业界与学界对此也仍旧没有统一共识。与此同时,管理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使政府地位尴尬,往往会被反对党与公众指斥为有意隐瞒不利信息——日本也不例外,即便媒体监督强势有力,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得到的关于福岛的一手资料仍相当匮乏,某种程度上令人更为惶恐——也许等到完全安全的可控核聚变出现,才能彻底终结对于核电安全性的争论。

  福岛效应对核能产业的打击不可小觑,这可能意味着一个景气周期的结束。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三里岛核泄漏到上世纪80年代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后一段时间内,公众对核电的抵触一度相当强烈——核电占全球电力生产的份额从1960年的不到1%上升到1986年的16%,受切尔诺贝利事件影响,这一比例此后二十年基本保持不变。

  最近十年可谓核电发展最快的时光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2009年预计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在未来20年增加至少40%。近些年,中国也进入核电大跃进时期。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核电的发展目标确定为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2010年3月这一数字被大幅调整至7000万-8000万千瓦,而在福岛事故发生前业界普遍有将此发展目标刷新为1亿千瓦的呼声和表态。在缺少相关能源法约束、多头监管的情况下,中国核电跳跃式发展背后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就中国而言,福岛事件或许不啻为一个改善契机。

  凡事皆有代价,然而核能不会消失。根据相关研究,只要天然气和煤的价格足够高,正常贴现率情况下,如果核电建造风险和运行风险由电厂卖方、运营公司和监管部门适当分担,一般而言,新核电厂能生产价格有竞争力的电力,使其成为在约束二氧化碳排放、能源结构多样化和减少进口天然气依赖方面的一个可选方案。

  在核电发展暂时受限的情况下,石化资源仍是能源主导。近日天然气期货价格连涨数日,天然气或将成最大赢家。为继续满足《京都议定书》的减排要求,日本为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可能增加碳排放冲抵配额需求。至于中国,在2020年清洁能源占比达15%的目标与减排标准下,当前一方面不得不依赖煤炭等传统能源,另一方面核电机会在中长期始终存在,这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