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微降,经济平稳收官——12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点评
来源:一瑜中的公众号 张瑜 李俊德
事件:PMI微降至51.6,经济平稳收官
12月PMI为51.6,前值51.8,微降0.2个百分点,仍在近5年同期最高位,连续1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分项看,总需求疲软但外需保持强劲,生产走弱,价格反弹,去库存延续,就业下滑。
伴随终端需求(地产、基建)走弱,叠加工业利润改善放缓,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整体看,2017年经济保持平稳态势。展望2018年,价格仍是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价格的主导因素又将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因为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力度是边际弱化的,价格将重回下行的大趋势,并沿“价格——利润——生产”的传导链条拖累制造业生产。
需求:內降外升,总需求疲软
总需求疲软。12月新订单指数53.4,前值53.6,下降0.2个百分点。
外需连续2个月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51.9,前值50.8,上升1.1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延续,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欧元区)PMI均创2017年以来新高,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等)PMI自四季度起反弹。
内需走弱。以(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作为衡量指标,12月的差值为1.5,较前值下降1.3个百分点,为年内的次低点。
生产:总需求回落,拖累生产走弱
生产走弱。12月生产指数54,前值54.3,下降0.3个百分点,在总需求回落和环保督查双重影响下,制造业生产活动走弱。
价格:有所反弹,但下行大趋势未变
原材料购进价格反弹。12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2.2,前值59.8,上升2.4个百分点,预示2018年1月价格或有所反弹。未来价格走向将由供给主导逐步向需求主导转化,随着终端需求走弱,PPI下行的大周期趋势没有改变。
库存:生产意愿减弱,去库存延续
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均回落。12月原材料库存48,前值48.4,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产成品库存45.8,前值46.1,下降0.3个百分点。
企业去库存延续。一方面,企业在利润持续回落下主动收缩生产,原材料购进减少,11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大降10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意愿减弱。另一方面,原材料向产成品的转化减少,叠加经济企稳消耗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库存减少。
就业:用工意愿走低,就业承压
企业用工意愿持续走低。12月从业人员指数48.5,前值48.8,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低于荣枯线。在终端需求走弱和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就业依然承压。
风险提示:
房地产下行过快,环保加码
事件:PMI微降至51.6,经济平稳收官
12月PMI为51.6,前值51.8,微降0.2个百分点,仍在近5年同期最高位,连续1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分项看,总需求疲软但外需保持强劲,生产走弱,价格反弹,去库存延续,就业下滑。
伴随终端需求(地产、基建)走弱,叠加工业利润改善放缓,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整体看,2017年经济保持平稳态势。展望2018年,价格仍是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价格的主导因素又将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因为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力度是边际弱化的,价格将重回下行的大趋势,并沿“价格——利润——生产”的传导链条拖累制造业生产。
一需求:內降外升,总需求疲软
总需求疲软。12月新订单指数53.4,前值53.6,下降0.2个百分点。
外需连续2个月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51.9,前值50.8,上升1.1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延续,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欧元区)PMI均创2017年以来新高,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等)PMI自四季度起反弹,共同拉动下外需保持强劲。
内需走弱,以(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作为衡量指标,12月差值为 1.5,较前值下降1.3个百分点,为年内的次低点。
二生产:总需求回落,拖累生产走弱
生产走弱。12月生产指数54,前值54.3,下降0.3个百分点,在总需求回落和环保督查双重影响下,制造业生产活动走弱。
三价格:有所反弹,但下行大趋势未变
原材料购进价格反弹。12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2.2,前值59.8,上升2.4个百分点,预示2018年1月价格或有所反弹。未来价格走向将由供给主导逐步向需求主导转化,随着终端需求走弱,PPI下行的大周期趋势没有改变。
四库存:生产意愿减弱,去库存延续
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均回落。12月原材料库存48,前值48.4,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产成品库存45.8,前值46.1,下降0.3个百分点。
企业去库存延续。一方面,企业在利润持续回落下主动收缩生产,原材料购进减少,11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大降10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意愿减弱。另一方面,原材料向产成品的转化减少,叠加经济企稳消耗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库存减少。
五就业:用工意愿走低,就业承压
企业用工意愿持续走低。12月从业人员指数48.5,前值48.8,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低于荣枯线。在终端需求走弱和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就业依然承压。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孙剑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