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收入增长的新常态

  需要适当降低预期并抑制通胀,以维持居民购买力的平稳增长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的大多数数据之前就发布过,但集中到一起之后,又有纵向的比较,也能让人有新的发现。例如,公报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连年下降,2012年为10.6%,而2016年为6.3%。虽然近年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或人均GDP的增速,但也不可避免地大幅下滑了,而这又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城乡统一的一体化住户调查之后才有的统计指标,根据历年统计公报,这个指标最早的数据是2011年。在此之前,反映居民收入变化的指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于调查统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2014年之前和之后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但差距不是太大,用于观察趋势应该是没问题的。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6.3%,较2015年下滑了1.1个百分点。但名义增长率的降幅并不大,只是从8.9%下降到8.4%,下降0.5个百分点。另外0.6个百分点的实际增速下降是因为通胀,2016年CPI涨幅达到2.0%,较2015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每年都比GDP增长率高,有些年份甚至是大幅高出,例如2012年,当年GDP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下降到8%以下,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大幅增长了10.6%。2016年收入增长率比GDP增长率低0.4个百分点,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在评读《2016年统计公报》时指出,仍然比人均GDP的实际增长率6.3%高0.2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收入增长仍然跑赢了GDP增长。但是,人均GDP的名义增长率达到9.4%,比收入的名义增长率高1个百分点,又显示收入增长跑输了。

  收入可能在某些年份跑赢GDP,而在另一些年份会跑输,都是正常的现象。但长期来看,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差距不应该太大。一方面,收入增长率大幅低于GDP增长率会导致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失衡。另一方面,GDP增长是收入增长的源泉,收入增长长期快于GDP增长是不可能的。当2012年GDP增长率下滑到8%以内而收入增长率在随后几年仍然维持8%以上时,人们对可能到来的收入增长减速有些估计不足。随着去年收入增长率进一步下滑,与人均GDP增长率难分上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收入增长的新常态已经到来了。

  新世纪以来的大多数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率都在9%以上,实际增长率都在8%以上。这意味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10年就能增长一倍多。而今后,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收入实际增长率掉到6.5%以下将是常见的现象。这就是说,收入增长将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收入增长放缓是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GDP的增长,首先是直接影响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消费增长比较稳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这得益于2014年之前收入增长仍然比较快,以及受收入增长预期影响的消费升级,随着收入增长率下降,消费增长可能出现减速,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趋于稳定。进而,一些靠收入高速增长预期刺激的投资也会出现减速。房价持续快速增长的部分原因就是对居民收入高速增长的预期。受到收入高速增长预期推动的还包括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对于个人来说,也需要降低收入增长的预期。

  面对收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们需要主动去适应,与其想方设法刺激收入增长,不如同时也适当降低预期并抑制通胀,以维持居民购买力的平稳增长。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