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融政策不会导致信用扩张失控

  日前,有媒体统计,至今已有23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有人将45万亿与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相提并论,但有投资者借机炒作相关概念的股票。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关于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胀的观点在市场上流行。

  传播这些信息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就是鼓励投资者做多。有关通胀的观点甚至有些恐吓的味道,制造大通胀预期,引导资金涌入股市,就像去年的楼市一样。这种言论带来的错误预期与行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如果分别查看各省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就会发现,除了新疆、辽宁外,其他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速目标并没有太大变化,有些甚至比去年还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从12%大幅提高到50%,辽宁从6%上调到12%,都是有特殊的原因。新疆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作为桥头堡发力,辽宁则是因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断崖式下跌造成基数偏低。所以,所谓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去年相比整体上增加并不多。而当年的“四万亿刺激”,是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多出来的增量。

  2017年的金融政策不可能如某些人预期的那样导致信用扩张失控的风险。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为2017年的货币政策定下了“稳健中性”基调,即相对于2016年的稳健偏宽松是收紧的。从年初以来的货币管理来看,央行对流动性与利率的管理是中性偏紧,信贷规模也受到了控制。目前,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正在努力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实向虚”,因此,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出现当年“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后果。

  尽管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但舆论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确也反映了一种合理的担忧,固定资产投资以往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近年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仍有一些人期盼高投资增速,而投资高速增长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比较快,而目前地产业因调控而受到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人希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另外,2017年地方政府换届,可能会有一些地方政府有刺激经济的冲动,从而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但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会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债务的不可持续性。2008年启动的刺激计划就带来了一个沉重的问题,即地方政府铺开摊子后,需要更多的债务支撑下去。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防范债务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去年出台了具有很强约束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本周刚刚公布了财政大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和担保的案例。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违约风险上升,这会约束地方政府继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个挑战是,在过去的十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大规模地推进,部分地区甚至面临基建过剩的局面,比如一些新城、一些高速公路利用率很低。如果目前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它们的利用率可能很低,甚至需要财政支持才能维持,这意味着这些项目没有产出,只有不断的投入,包括利息的支付。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率的攀升以及基建项目利用率越来越低,这些都具有不可持续的风险。

  因此,2017年,中国应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去杠杆的目标。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为经济增长稳定做贡献,但不能继续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虽然市场渲染信用扩张与通胀是错误的,但政府部门也必须以改革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减缓市场对过度依赖债务与投资促进增长的担忧。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