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5日14:3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推出2016年两会报道特别策划:《两会专家谈》。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等几十位学者发文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发声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等改革议题。

  高辉娜

  (本文为中国际经济交流心住房发展问题研究课组2015年《我国住房发展的形势、问题和对策建议》课题部分成果。)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城乡居住水平不断改善,住房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就业增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住房发展决策离不开多维统计数据。然而,自从1984年以来,我国迄今为止没有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住房普查,住房基础信息薄弱,建议完善住房统计体系和数据基础,尽快启动新一轮全国住房普查。

  一、大数据是住房管理与决策的根基

  决策的基础是预测,预测的根基是数据。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验证,可以帮助住房管理部门快速提升住房管理、预测和规划的能力。当今,住房供求环境正在变化,有效化解过剩库存,摸清小产权房存量,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完整准确详细的住房总量、结构和价格统计信息。

  二、现有统计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衔接

  目前,住房相关统计信息主要分布在统计、住房城乡建设等政府部门(详细内容见下表)。总体看,现有统计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衔接等问题。各地尚未摸清本地区存量住房使用情况和在建、已规划、在规划住房数量与结构,并未能掌握人房实际关联对应情况。住建、国土、公安、税务、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尚未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住房统计体系不完善,缺乏充分、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给政府科学决策和规划带来困难。

  三、完善住房统计体系,尽快启动新一轮全国住房普查

  建议完善住房统计体系,建立全国联网共享的住房信息系统。首先,建立稳定、持续的全国住房普查制度。上次住房普查(1985年)距今已30年,目前城乡住房数据不清、情况不明,应尽快开展新一轮全国住房普查,重点是全面摸清现有城乡住房和使用情况,以及产权记录不清楚的住房情况,并为征收房地产税和遗产税打下税基数据基础。其次,要完善住房统计体系。包括统一各相关部门住房统计的概念和口径,根据理论与现实发展研究改进住房统计指标体系,剔除无用过时指标,增添有分析预测价值的新指标,丰富指标内涵,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补充住房交易数据。再次,建立常态化住房数据跨部门交换比对机制,并用人口普查数据对各部门数据进行校准。最后建立统计、住建、国土、公安、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各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并通过国家立法予以支持保障。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