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只减不增”是新经济的最大利好

  ■ 社论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四

  在财政收入端“减税”之后,要缓解公众的税负重之感受,还应当在财政支出等环节,更多地倾向于民生。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今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虽然“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主要是基于营改增的语境之中。但是,减少重复征税的营改增继续扩围,实行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等,其实已经彰显了未来税制改革的大方向。

  税收问题一直是近年两会热点。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仅2015年,国税总局就办理两会议案、提案349件。应该说,对于未来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转型带来的挑战,“减税”是其中不多的能够取得各方一致认同的共识之一。而许多企业界代表委员都在提案中聚焦“减税”之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明确地作出回应,可谓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相信未来,财税体制的改革将会是继金融改革之后新一面改革的旗帜。

  此前有学者指出,就目前的财政赤字状况来看,减税的空间并不算大。确实,鉴于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继续减税并不容易。但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李克强总理已经明确,“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在保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这已经是壮士断腕式的减税决心。

  相比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全球性影响的蓝图,财税体制改革带来的红利,对民生的普惠程度也将更加直接。而这样的基础性利好,将给实体经济释放全新的发展空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相反的是,中小企业很多都处在“利如纸薄”的困境里。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在经济快速上行区间,这样的差距能够被一时增长所弥补,但在经济处于转型之际,这里的鸿沟就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填平。

  近一月来,“新经济”一词已多次被总理提起。在昨日下午,李克强总理还强调,“我们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总理所说的新经济背后,实际上包括了无数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处于经济新起点,需要政策的呵护与支持。在“减税”的大方向下,相信未来将会出台更多的普惠式企业税收优惠、抵扣、减免等方案,协助“新经济”主体卸下肩头的重负。

  此外,在财政收入端“减税”之后,要缓解公众的税负重之感受,还应当在财政支出等环节,更多地倾向于民生。此前就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准,其实相比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并没那么高,那为什么我们的国民税负感受却相对沉重?这是因为,较高的宏观税负对等了公民较好的福利水准,如免费教育、全民医疗等。因此,未来在减税之外,让民众知道税收的流向,让民众知道自己承受的税负“物有所值”,相比拿出真金白银的减税,这种心理上的减负同样重要。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