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发:增加收益渠道是化解银行危机根本

2015年03月11日 16:55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推出2015年两会报道特别策划:《两会专家谈》。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等几十位学者发文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发声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等改革议题。

信用和信贷的本质是基于对正向良性循环的信心,所有基于信用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组合有一个共性,就是供给不是由信用的价格唯一决定的。银行在其他的非传统的信用金融工具面前需要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需要更合理的金融工具设计。在更为广阔的视阈下,在混业经营条件下,未来的金融体系需要较好地达到以下目的:控制群体性的、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增加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促进企业的投资融资,帮助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保持整体的杠杆率处于合理的水平。

 

    现代金融包括一切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的根源在于基于信用的融资行为,因而基于信用的融资链条就自然形成了金融风险的传导链条和机制。广泛的金融融资活动当中,银行是最核心的一个金融中介,在融资链条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一旦这个金融中介环节出现了信用危机,也会导致银行危机,继而通过分布广泛的信用网络,向全社会传导和溢出金融风险。

 

    金融中介自身的资产负债在后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时期出现了不平衡的特征。一方面人均收入的上升、中产阶级的出现,大量剩余资金需要通过金融中介获得收益,金融中介为了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也希望能够保持原有的存款客户。随着金融自由化,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存款要求的收益越来越高,银行为保持原来较大的市场份额,需要使资产保持较高的收益。但现在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由于一些好企业到股票和债券市场去直接融资,银行现在资产获得高收益的渠道越来越少,资产的质量在下降,资产不良率普遍上升。

 

    银行没有较好的资产收益来源,那么银行就想办法通过在资产方面承担风险维持存款的市场份额。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欧美国家银行的做法是,银行会越来越削弱传统的银行账户(banking book)比重,即靠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维持的利润部分;转而增加交易账户(trading book)的份额,即为继续维持原有市场份额,将外汇交易、衍生品交易和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等作为银行盈利的增长点。但是,这种改变经营模式的风险也随之而来,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目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是限制银行的自愿的经营方式,尽管在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和运营方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银行的风险,但是主要还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并未在银行的混业经营和金融产品创新、杠杆率、以及自营业务等方方面面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产负债失衡的深层次问题。换言之,目前尚未找到金融机构的资产收益的合理来源,保证其稳健运营并走上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如果没有把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监管的基本逻辑厘清,金融危机在未来仍是在所难免的。

 

    这就涉及对未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种负作用就是中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变得相对保守起来,谁也不敢大胆的设计和探索,不敢承担风险。其实,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西方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背景不同,银行体系完全没有必要照搬西方的老路,未来也完全可以重新设计。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最大的特点是,企业成长性好,生产率提高较快,国内市场庞大,专业分工程度高。转型经济企业差异性较大。好的成熟的企业要借钱,新兴的成长中的企业更需要信用融资;这些企业一方面愿意支付成本,另一方面借钱当然希望降低举债的成本。西方的经济已经处于稳态,企业发展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银行的经营方式也变得相对的稳定甚至是保守,保守的说法来自于银行在为差异性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相比,在服务的策略、力度和质量上都相对不足。

 

    欧美的金融体系已经比较成熟,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分工已经比较成型,有些比较积极的融资服务也已经由一些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风险投资机构)所承担,这种金融服务体系和结构是欧美银行自上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以来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逐渐磨合出来的结果。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有许多西方特有的因素发挥了金融体制、文化和生态方面的作用,在变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欧美这种金融服务功能的分工、协作体系,一方面有其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其精髓,另一方面,比较成熟的欧美模式也限制了多样性发展的可能。

 

    相对而言,转型经济国家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分层定位不清晰、分工协作模式不明确的发展阶段,银行更有可能放开手脚,在未来新的金融分工协作体系中为差异性的企业提供对这些企业更为有利的金融服务,改变传统银行资产风险与收益匹配结构缺乏竞争力的状况。

 

    银行发展的出路,不在于用行政手段从股票市场、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客户拉回来,而是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时代提供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机遇,为核心企业客户提供更有附加值的金融服务。银行的核心企业客户理念是其业务良性发展、利润稳定的基础。

 

    银行需要优先运用信贷杠杆,支持两种类型的核心客户企业:一种是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企业,这种企业有比较稳定的国内市场的基础,具备较好的技术管理的储备,具备向更强、更高端的国际市场进军的潜在发展空间;另一种是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初步具备了竞争能力、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发展和扩展的过程中,信贷支持可以让这些企业更快地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更充分地与国际先进的生产力要素进行深入的结合。

 

    通过这两类企业拉动产业链内其他企业,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产品的质量、生产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银行在用信贷方式支持这两类企业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加被这两类企业所辐射到的、所拉动的、具有潜在成长性的企业,后一类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可以间接地得到更好的满足。这样,国内市场有了一批较好的企业,也就稳定了;国际市场有了一批较强的企业,就更加具有竞争力;银行资产方的客户就会给银行带来较高的稳定的收益,由此银行的负债客户也有了一个稳定的比较乐观的收益预期。银行有了较为稳健的盈利和经营模式,就不会群体性、系统性地去承担过高的风险,这样,就消除了一个银行危机的系统性根源。

 

 

李连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两会学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延退方案2017年推出 至少2022年后实施
  • 体育NBA詹皇27分骑士屠小牛 湖人无缘季后赛
  • 娱乐王学兵张博吸毒被抓 警方起获毒品10余克
  • 财经王健林对任性王思聪没辙 坦言他要啥给啥
  • 科技传弹幕网站Acfun遭版权危机 员工离职
  • 博客3月9日真实的香港发生了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USNews2016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排名出炉
  • 管清友:在分歧的市场分清理想与现实
  • 钮文新:如何应对美元冲向100大关
  • 姚树洁:中国制造2025三十年磨剑序幕
  • 叶檀:3万吨黄金储备与资本外流
  • 凯恩斯:社保基金来了 要把握机会
  • 肖磊:创业板总市值太低 空间很大
  • 鲁政委:资本外逃新策与政策误判
  • 陈虎:养老金入市 大盘蓝筹再忍忍
  • 徐斌:人口老龄化背后的滞胀魅影
  • 管清友:中国版QE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