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消除通缩隐忧降息降准应再大胆一点

2015年02月11日 07:11  证券日报  收藏本文     

  ■阎 岳

  1月份CPI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同比涨幅果然跌破1%降至0.8%,低于1年期基准利率1.95%,并由此引发了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

  笔者以为,消除通缩隐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货币政策更积极一点,即降息降准等工具该出手时就出手,为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创造适宜的货币条件。此处的降息降准泛指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欧洲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分化给世界及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前者推出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后者加息预期则持续升温。美元的强势会压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最终会传导至PPI和CPI并推动其快速下行,从而会加大通缩潜在风险。

  化解通缩潜在风险的利器非货币政策莫属。从去年11月份开始,央行[微博]相继祭出了降息、降准的猛招,但市场反应不一。2014年11月份央行降息是对流动性拐点的确认,市场给予了积极反应;今年2月份的降准方向是正确的,但滞后于物价下跌和经济增长低迷较长时间,因此其带有一定的补偿性质,市场对其表现比较冷漠。

  由此可以看出,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要想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就需要号准经济需求的脉搏,如此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对于此次降准,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称,降准的目的在于对金融体系流动性进行预调微调,不是“强刺激”和全面放水,并未开启降准通道。

  但市场显然不这么认为。业界普遍认为,根据今年的经济形势,预计年内会发生降息1次,降准2次或3次,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也应在适当时机予以扩大。但从最近降息和降准的推出时间看,央行的心思不好猜。

  根据以往经验,第一季度的新开工情况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但第一季度前两个月往往因为季节和春节因素会导致开工不足,所以实质上3月份的新开工状况才是货币政策及其他政策出台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去年11月份降息和今年2月份降准之后,央行下一次的动作有可能发生在第二季度前期,至于是降准还是降息,则要看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而定。至于进一步的汇率改革,则会更多的考虑外贸的需要。但汇改不会压缩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货币政策通货膨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专车司机谈出租车:你们不好好把握饭碗
  • 体育NBA-哈登40+12+9火箭胜 韦德缺席全明星
  • 娱乐章子怡父母手写声明回应传闻:停止诋毁
  • 财经财政货币政策或集体上阵“抗通缩”
  • 科技高通遭罚:国内手机或开打专利战
  • 博客罗永浩:我为何给开源机构捐款200万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母亲坐火车给90后女生送家门钥匙
  • 钮文新:央行货币政策明确转变?
  • 洪榕:炒股会是今年春节的流行词
  • 朱大鸣:央行为何不提抑制投机性购房
  • 易宪容:要对当前物价低惊恐万分吗
  • 许一力:注册制背后凸显经济新博弈
  • 天天说钱:CPI惨不忍睹 10段话看懂它
  • 钮文新:定力不是央行贻误战机的借口
  • 叶檀:出口企业残酷淘汰赛已开始
  • 连平:人民币面临较大阶段性贬值压力
  • 董少鹏:股票期权独孤九剑对散户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