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专栏:警惕通缩这个魔鬼
经济人
马光远[微博]专栏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的CPI和PPI数据:CPI跌破1%的心理线创下五年来新低,而PPI则扩大跌幅,连续35个月在负数区间运行。这两个数字尽管和外界预期有一定出入,但其再次证明,通缩这个可怕的魔鬼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事实上,通缩并非中国经济独有的问题,2015年,全球经济的头号敌人应该非通缩莫属:在美联储加息和油价暴跌的双重压力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资金外逃;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在2014年基本陷入停滞,欧元区核心通胀率只有0 .7%,远远低于欧洲央行[微博]确定的略低于2%的目标。
美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和强劲复苏,导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走势强健,全球因“强势美元”正在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通缩风险,为了对抗此风险,包括英国、加拿大、日本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集体选择通过降息或者“QE”的手段对抗通缩这个可怕的魔鬼,免得陷入日本式20年的梦魇: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1月22日宣布,从3月起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并将持续到2016年9月,启动了欧版的“QE”;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选择降息;中国央行也决定从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入货币放水行列。
很显然,这次全球央行选择“放水”的集体行动逻辑,绝非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代罗宾逊夫人所谴责的“以邻为壑竞相贬值”的贸易保护主义游戏,而是面对通缩这个共同的敌人,全球央行同时扣动扳机,避免经济在2015年因为通缩而进入寒冷的“冰河时代”。
但是,对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国人的一般逻辑是:对美国、欧盟等央行的放水能够理解,一旦中国央行降息降准,马上闻之色变。很显然,这和前几年无节制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严重通胀和房地产泡沫有很大关系。但是,我想说,这次真的不一样。当下的中国经济和全球很多经济体一样,都面临着极其可怕的通缩危险。对于2015年第一个月中国经济的各项数据,尽管有很多人用春节错位、翘尾因素等进行解释,但毫无疑问,从长期趋势而言,今年中国物价将处在通缩区间是大概率。
对通缩反应迟钝的除了一些机构和专家学者,还有中国的货币政策。早在去年二季度,中国流动性的紧张已经非常明显,央行坚持没有通过全面的降准降息进行应对,笔者一直认为,那个时候是央行对之前货币政策(如一方面保持很快的M 2增速,另一方面却又维持着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将大量流动性回收到央行)进行纠偏的最好时机。因为房价在下跌,美国尚未开始加息,美元开始走强但还未强到今天的程度,降准降息不会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出加速。但很显然,央行担心一旦动用降准降息的常规武器,已经调整的房地产又会重回上升通道,最终在2014年11月21日宣布降息,货币政策总算回到了应该回到的轨道。可惜的是,央行没有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贻误了最好战机。等到1月份,人民币汇率7天6次逼近跌停,包括欧洲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应对全球性通缩,央行此时才决定出手。很显然,不仅无法防止资金外逃,也无法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短期来看,人民币的确已经进入贬值周期,央行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更大。
对于央行而言,在确定是否采取行动之前,一定要明确货币政策的主要敌人是谁。就2015年而言,中国经济的头号敌人是经济下滑过快而出现失速以及全球性通缩的危险,降准降息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和资金外逃,可能引发股市的非理性上涨和房地产泡沫卷土重来,但相对于经济停滞和通缩,货币贬值和资金流出以及房地产泡沫相对而言好对付一点。你不能在前面有一只狮子的情况下,把枪口对准危险性小很多的狐狸。
(作者系经济学者)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