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康: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能大幅度下滑

2015年01月27日 16:0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1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锡康做客《改革问道》

  新浪财经讯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锡康做客新浪财经《改革问道》时指出,当前我们要考虑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跟效益,经济的发展速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大幅度下降。如果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提高跟效益提高往往是达不到的。

  陈锡康还指出,如果到2015年,GDP增速降到7.2%左右,那还是稳增长。7%左右这个增长速度问题不大,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会有害处,还会使质量跟效益提高。

  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结论不可信

  新浪财经:我们俩聊。现在有人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第一了,统计局长马建堂前两天也公开回应说数据不太准确,我们没有相关的数据。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的一些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日本了,可能已经到第一了,您觉得在这个总量背后,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经济增长的质的问题?

  陈锡康:2014年4月25日,世界银行的报告中称,根据PPP,货币购买力平价,他们有个项目研究,他们算出,一美元相当于三块五毛钱的人民币,这是他们根据购买力平价项目来计算出来的一个结果。它的数据根据是2011年一些调查资料。2014年4月30日,世界银行又宣布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跟超过美国了,对这个我们有几点看法。

  第一点,我个人的看法,购买力平价这种方法本身从理论商来说是科学的,因为这种方法是首先选择出一种货币,一种商品跟一种货物,把商品跟货物选定了,以后看要购买这种商品跟服务在不同国家不同的货币需要多少钱。比如一个汉堡在美国是两美元,在中国是五元人民币。这样他就得出一美元相当于两块五毛钱人民币,得出这么一种结果。

  如果调查资料是正确的,如果采取的样本准确,理论上可以了。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而这几个条件我们到现在为止都不具备。

  第一个条件,要选择合适的商品跟服务。因为选择不同的商品跟服务,它的计算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如果我选择汉堡,那么美元跟人民币比价那是1:2.5,一块美元相当于两块五毛钱,但是我如果的不是汉堡,而选择汽车,在美国一辆小汽车比如一万美元,现在在中国它是多少呢?一般是十几万美元,十几万人民币。

  所以,如果这么一算的话,一块美元就相当于十几块人民币。所以,得出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所以,选择这个商品跟服务一定要科学,一定要合适。不同的商品跟不同的服务,用购买力平价方法结果是完全不一样。

  第二,商品跟服务权重一定要合适。尽管我把汉堡选上了,把汽车选上了,把有代表性的商品都选上了,权重怎么选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权重不一样,计算结果也不一样。

  美国的商品跟服务的权重是什么呢?因为它是发达的经济体,它百分之七十几是服务。美国第三产业特别发达,它购买商品的比重不大,但是购买服务的比例很大。所以,它服务的比重大,商品比例小。而中国反过来,我们中国第三产业只占百分之四十几,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什么呢?是农产品跟工业,工业品跟建筑的产品,也就是实物产品。所以,权重一定要合适。

  第三,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因为同样一种商品,它的质量不一样。比方说理发,美国理一次发一般十美元,在中国理一次发一般十块人民币就差不多了,根据这个服务,显然理发这种服务来说,美元跟人民币比价1:1,但是这里要考虑到中国的理发的质量跟美国理发质量,要考虑到这一点不一样。如果商品跟服务质量不一样,那得出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第四个是很重要的前提,你的价格、质量一定要有代表性。在北京调查跟在农村调查它的价格水平就不一样,商品质量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对规模的评价,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设置一种科学的方法,但实际上,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可信。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能大幅度下滑

  陈锡康:我们现在处于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经济的质量与效益,这点最重要。只要经济的质量提高,经济的效益提高,重要的是增长速度一定要保持稳定。如果增长速度下降,那么一般情况下,质量跟效益都要下降。这点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因为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它是一个质量效益型,是速度效益型。因此,速度提高了,它的效益也就上去了。

  假如企业生产一万吨钢,产量不到一万吨,比如只有八千吨,很多费用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的工资,它都要分摊到八千吨里,如果他到了一万吨,就分摊到一万吨去。所以,它成本就提高了,速度慢成本高,接下来效益就降低。

  所以,我们在注意质量跟数量的时候要考虑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跟效益,我们经济的发展速度要保持稳定,而不能大幅度下降。如果大幅度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提高跟效益提高往往是达不到的。

  新浪财经:比如这一轮经济增速开始下降,开始我们定的是8以上或者7.8,7.4,慢慢开始下降,可能现在7%左右,明年的报告可能会是这样,这和稳增长其实是矛盾的,调结构怎么和稳增长能协调好?

  陈锡康:如果现在速度降到7.4左右或者到2015年降到7.2左右,那还是稳增长。假如7%左右的话,这个增长速度问题不大,因为7跟8差了这么一点,对经济发展的质量跟效益不仅仅不会有害处,还会使质量跟效益提高。

  因为很多情况下,过分注意速度和数量,有时会影响质量。比如现在我们国家有好多小的水泥厂,也有好多中小型的钢铁厂,他们成本很高,效益也比较低,我们如果过分强调数量的话,这些中小企业继续让它发展,它的质量和效益对全国来说在降低。

  如果把这部分企业开掉,让它停止生产,这时尽管我们速度慢慢乐观一点,但是质量跟效益提高了。所以,这中间矛盾统一,你适当降低一下经济发展的数量,对效益是有好处的,你讲得多了,速度效益也跟着下来了。

  经济增速稳定情况下就业问题不大

  新浪财经:刚才提到稳增长这些问题,您现在如果说我们现在定调的话,或者说我们预测的话,到7%这个增速,或者7%以下,您有没有担忧过就业的问题?毕竟现在劳动力转移,包括人口红利结束,包括刘易斯拐点,就业的问题您觉得会不会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陈锡康: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在7.4左右,今天如果达到7.2,我感到就业的问题是不大的。因为李克强总理曾经讲,我们希望每年能增加劳动的就业,城镇的劳动就业是一千万人,去年毛增长1300万人。净增加1070万人。

  根据我们国家情况,要保持1000万左右的净增加的人数,为了达到这一点,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还是需要的。如果下降得过多,比如降到6%左右或者6%以下,保增长就达不到了。保增长达不到了,保就业也达不到了,城镇的劳动力就业就达不到一千万人。

  新浪财经:很多一些刺激性的政策或者政策上的一些红利的出现,比如说我们现在给一些创新型企业或者一些互联网企业,给他们一些政策优惠或者政策引导,这个时候您觉得去发展这些第三产业或者拉动内需的一些产业,对于我们就业来说是不是能够起到一个明显的对冲作用?比如说一方面经济下行实体企业不大好了,然后我们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会不会有一定的作用呢?

  陈锡康:物联网的这些企业,他们单位GDP,他们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劳动力,带动的劳动力是不多的,大部分的或者绝大部分的是第三产业企业,它的单位增加值所带动的劳动力就业很多,要比工业,比建筑业更多。

  单位GDP所带动的就业,农业是最高的,第二产业是最低的,第三产业是中等的,但是我们现在要增加城镇就业,城镇就业一般来说在第二产业跟第三产业。所以,我们现在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对于增加劳动力就业是非常有好处的,特别是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对于保证就业特别有好处,小微企业的特点希望劳动力的数量多,这是它的特点。

  中国还有四千万的富余农业劳动力

  新浪财经:陈老师,您是研究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我看到很多报告有很多权威的见解,我平时也会跟着比如社科院的一些老师。我们经常到各个地方去走访,现在可能学界或者外界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在城镇化过程中,哪怕不在城镇化这个概念框架下,农村的耕地越来越多的荒芜,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统一规划,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耕地荒芜,这种情况会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

  陈锡康: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到下面去调查也发现,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跟一些妇女,还有一些小孩,真正的青壮年大部分到城镇里打工了。因为打工的收入要比务农的收入更高。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

  日本也出现过这个情况,也很严重,日本比我们的情况严重,农村里没劳动力。现在我们国家农业劳动力还有两亿多人,2013年是两亿四千万人。根据我们的计算,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人,至少可以根据现有的组织水平,根据现在农民经营规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腾出三千万到四千万人,还有三千到四千万富余的劳动力。

  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把农民的经营规模再扩大,把技术水平再提高,更多采用一些机械化农具和机械化的耕作方法,这样劳动还可以进一步节省。现在发达国家一般3%到5%的劳动力来搞农业,我们国家还有两亿多人,总共也就不到八亿劳动力,两亿多占了30%左右。

  所以,劳动数量还是不少的。我的宏观看法是,现在农村劳动力关键是进行充分的利用。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已经发现劳动力短缺或者基本上是妇女、小孩,跟老人在干,确实有这个现象。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逐步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因为农村劳动力不像过去那么富余了,工价也很贵,也提高了,过去一天十来块,现在几十块,甚至一百块。所以,采用机械化耕作,把土地集中到一部分农业经营能手的手里,一方面使得单产提高,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成本降低,使劳动力数量减少。所以,我感到这是一条出路。所以,中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就是搞现代化,搞扩大经营规模。这样我们成本就能降低下来。

  中国的农产品也要对外开放

  新浪财经:我走了很多地方发现一个问题,特别是南方地区,相对平原丘陵地区,现在在进行一个所谓的很大的改革,叫做农田改造,很多推土机都把田地推平,大规模发展农业,然后承包经营权有部分地方开始流转。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某一部分把流转权、经营权、承包权流转出去了,但是如果农民工市民化或者劳动力转移不出去,这部分人应该怎么消化,会不会遇到更大的问题?

  陈锡康:我们要保就业,我们每年创造一千多万净增加的城镇就业岗位,来吸收农民中的一部分劳动力。如果城镇不能吸收,那么搞农业经营规模那不是坑农民吗?一方面把土地拿走了,另一方面他又没工作,那不就坏了?

  所以,一方面城镇工业跟服务业的发展,吸收农民这部分富余劳动力,搞规模经营,这两个结合起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这也有很大的好处,就是能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跟价格。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比中国农产品价格低得多。无论小麦、玉米还是稻谷,大豆更不用说了。

  越南的大米价格比中国低得多,他的价格在中国是40%—50%这么一个水平。它运到中国来以后,加上运费,再加上我们国家收的税收,到中国销售价格要比中国的市场上稻米的价格低得多。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不能像过去老是搞配额,过去粮食都配额,粮食的进出口公司谁有权利来进口农产品?进口数量都是国家给你配额。今后我们逐步搞贸易自由化,搞开放,农产品也要慢慢开放。我们要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跟价格。怎么降低?规模经营。搞规模经营以后,再采用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方法,现在农产品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就是花劳动力太多,主要还不是化肥,主要是劳动力,工价高了。

  2015年预计会有三到五次降准

  新浪财经:您最希望政府出台哪一项改革措施,或者您觉得哪个领域需要再改革?短期内、一年内有什么最期待的政策或者哪个领域觉得要改革?

  陈锡康:现在我们已经提出来,要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稳增长这个情况下,我们才能提高经济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要做到这一点,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货币政策央行[微博]有四个目标,第一个是防通胀,第二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第三是稳增长,第四,保就业。过去几年到现在,已经把防通胀跟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我们的看法,现在因为通胀已经问题不大,不是考虑防通胀,而是考虑防通缩。

  金融系统的风险这个问题很重要,应该要防止,但是稳定也不会发展到过分严重,我们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感到不会发生。所以,现在最关键的是要稳增长。我们希望货币政策上要把稳增长跟保就业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做到这一点,现在应该要把存款准备金降下来。

  现在我们存款准备金20%,西方国家从来没那么高过,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过去我们国家平均也就11.7%这个水平,为什么从11.7逐步提高到17、18、19、20呢?

  就是因为前几年,主要是2011年、2012年这一阶段,因为房价涨得太快了,所以老百姓怨气冲天。有关政府部门就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防止把货币流向房地产企业,用这个办法来控制房价。现在情况已经变了,房价已经不再涨了,我们现在都担心房地产的增长速度太慢,担心这个问题,希望房地产的价格稳定下来。

  所以,我们感到在2015年,应该有三次到五次降准,使国家融资的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这非常重要。货币政策应该使得所有的人为了进行正当的生产活动、消费活动跟投资活动,能够用比较正当的价格得到所需要的资金。货币政策应该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如果我进行正当的生产活动,进行正当的消费活动,正当的投资,我需要的利润如果很高,这不就打击了他吗?现在很多消费企业为了得到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融资成本很高,百分之十几多,它一年拿的资金它能创造多少利润?也就是百分之七八,百分之六七,百分之十几的利息不就打击了它?所以,少发展生产少投资一点,这点很重要。这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改革问道陈锡康中国经济农业,劳动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杨卫泽被中纪委带走前欲跳楼被摁住
  • 体育切尔西晋级联赛杯决赛 米兰意大利杯出局
  • 娱乐陈赫张子萱激情拥吻(图) 甜腻似锋菲
  • 财经环球时报:舆论对京沪高铁就像对黄赌毒
  • 科技苹果首次成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 博客到美国旅行的中国人素质更高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转学暗箱操作被指常见称校方互给面
  • 郎咸平:旧制度与新常态谁会胜出
  • 如松:人民币将持续贬值 利率会暴涨
  • 易宪容:收紧伞形信托对股市影响不大
  • 沙黾农:所谓利空总会在主升浪前到来
  • 张化桥:中国的QE加大了贫富悬殊
  • 徐斌:A股空头合伙证监会打砸市场
  • 邱林:普京给中国移民分地靠谱吗
  • 洪榕:我眼中的市盈率
  • 钮文新:美元、欧元的“双簧戏”
  • 慕容小散:在A股学习耐克抄底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