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7.4%的GDP增速真的很差吗

2015年01月21日 07:17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马光远[微博]专栏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全年的经济数据,外界最为关注的GDP增长最终定格在7.4%这个数字上。对于这个数字,媒体用得最多的标题是:GDP增速创下24年新低。

  的确,从2014年一系列宏观指标看,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贯穿全年,很多指标创下近年来最差表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滑落至8.3%,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年度数据,官方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12月为50.1%,为2014年年内最低,说明制造业整体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形势严峻;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5.7%,是2001年以来最慢的;房地产在告别2013年的高增长之后,行业数据全面下滑,投资名义增长10.5%,增速比2013年跌去了一半;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7.6%,而待售面积超过6亿平米,比上年增长26.1%;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0.1%。全年进出口总额比2013年增长2.3%,连续三年未达到预期目标。极具参考价值的“克强指数”指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只有3.8%,是10多年来最差的,而铁路货运量在2014年12个月更是创下12连跌的惨淡表现。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7.4%的增长是一个一点都不差的数据。各界之所以极力渲染这是“24年最差的数据”,完全是因为很多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过去,拿过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长周期作为参照系。事实上,从大周期而言,中国经济已经今非昔比,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产业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中国经济总量超过63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国,中国从30多年前的一个小经济体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短缺经济体成为过剩经济体,从工业小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一个温饱经济体正在嬗变为小康经济体,这一系列变化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剧变,更发生了质的飞跃,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既不准确,也不现实。

  以增长速度而言,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经济增速将在7%左右运行。从2014年全球经济看,除了美国强劲复苏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的欧盟、日本,还是新兴市场的巴西、俄罗斯,经济增长都远逊于中国。2014年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但很显然,问题不在于增速慢,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太慢,是速度依赖症的表现。

  必须承认,2014年的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效应下,经历了极其困难的局面,但这种困难绝非经济增速太慢,而是过去由于过度强调速度而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和风险的爆发:其一,由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对美国经济复苏后对新兴市场的冲击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而受到各种冲击;第二,由于过去10多年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在房地产下滑的情况下,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第三,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导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了普遍性问题;第四,由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连续刺激,导致房地产泡沫、债务杠杆高企;第五,由于对人口红利、资源和环境红利的过度依赖,企业创新不足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的问题越加突出。这些问题,多年以来老生常谈,但从来没有真的痛下决心解决,因而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引发系统风险的概率大大提高。

  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真实问题非常重要,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绝非增长速度太慢,而是长期以来对速度的过度依赖。尽管高层一再强调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强调对速度保持平常心,但过去的惯性思维决定了很多人的眼里只有速度二字,速度障目,不见森林。在这种速度思维的定势下,他们很容易左右宏观政策的选择,看不到经济的真正问题和风险,而只是寄托于虎狼之药,戕害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

  笔者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给我们的最大启迪是:要真正尊重经济规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2009年我们嘲笑美国的时候,致力于结构改革的美国现在却风景这边独好,而追求漂亮数字的我们正在为过去的刺激政策支付昂贵的账单。这个错误,可以犯一次,但绝不能再犯第二次。201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又给了中国一次修正错误的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忘记过去的“漂亮数字”,干一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大力推动改革,痛下决心让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去泡沫化,努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创新度和核心竞争力。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红利周期的兴衰是铁的规律,过去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行业,很多已经难以为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思维、新的道路,需要对速度保持平常心,告别对量的图腾,真正从“质”上提升竞争力。一个已经快速增长了30多年的经济体,经济理想不能仍然停留在“数字”层面。(作者系经济学者)

文章关键词: 马光远房地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李娜专访:不再拿起球拍 万达购马竞股份
  • 娱乐嫩模承认和王思聪分手 未获房产仅帮装修
  • 财经铁路系统204万职工五年四次加薪
  • 科技人物 | 潘石屹:如何追逐互联网小妖精
  • 博客业内人士:农民工讨薪为什么那样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辞职去支教:女友崩溃 父母恼火
  • 洪榕:今年大盘全程复制创业板走势
  • 罗毅:抄底券商股吧 兄弟
  • 冉学东:经济下行期加薪的利弊
  • 沈建光:今年经济的三亮点与三风险
  • 易宪容:轻按A股牛头能为量宽铺路吗
  • 凯恩斯:股神是如何对待股市暴跌的?
  • 徐斌:中国或进入最长宽松政策期
  • 明天的天:楼市没钱也任性
  • 天天说钱:人民币资产已成地上悬河
  • 刘杉:经济数据透露三个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