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最低GDP增长率考验几经唱衰的中国

2015年01月21日 01:16  环球网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2014年全年GDP增长7.4%,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的这个数据引起世界媒体潮水般的议论。“这是中国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一些评论用这一强调来证明中国经济风光不再。

  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近来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滑落到6.5%左右,有的甚至宣称2015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后一次有6%以上的增长。上周末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认为今年印度有可能实现增长率超过中国的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甚至有可能“推动民主再度成为一种时尚”,启动“德里共识”的议论。

  当中国GDP增长高居10%以上时,舆论大谈高增长的危害。中国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时,喝倒彩的人显得更加来劲,对中国前景的描述也更危言耸听。如果我们缺少定力,就会慌神,被逼回到“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工作老路上去。

  GDP永远是媒体的宠儿,因为它直观简单,像“傻瓜相机”一样好用。但中国社会已经过了只能看懂GDP的年代,中国人如今对“经济发展”的期待有了大量新内容。就个人来说,我们依然十分看重有钱,但我们同时开始强烈追求安全、环保,以及与机会均等和规则明晰有关的心情舒畅等等。我们希望钱挣得更干净,更有尊严。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多目标管理时代,这种管理的实际效果肯定好于单目标管理。但这些好处会有不少是隐性的,“藏富于民”的,不像GDP那样容易拽出来衡量成就。GDP犹如一个人找对象时最能满足面子的外在条件,而多目标管理要求的却是真正的“好日子”。

  外在条件当然也重要,但找对象的人都知道不能为了那些条件而不顾一切。中国如今的状态是已经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但难免也有患得患失的时候。

  印度的情况尚与中国不可比。它还有较强的身份自卑,急于想尝尝“世界第一”的滋味,以此自我鼓舞。印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绝大多数指标都严重落后于中国,他们的确在中国的阴影里生活太久了。他们需要印度并不比中国差的能自圆其说的证据。

  如果印度GDP速度增长有一天超过中国,中国舆论大概会有某种触动。但是这种触动会远远小于它对印度社会的强刺激。印度好像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很久了。

  有趣的是,西方舆论好像也对这个时刻长期期待着。一些西方媒体好像铆足了劲准备为印度对中国的超越“敲锣打鼓”一番。它们对印度GDP增长有可能超过中国所赋予的意义,比中国社会所认为的要高得多的多。

  中国GDP增长率不可能永保世界大经济体第一,我们对此有很清醒的预判。我们多少总会有点恋恋不舍,但我们决不会为了保这个第一而修改社会经济发展业已确定的总方向。我们的表情中或有犹豫、虚荣闪过,但我们的脚步将越来越稳健,理性会不断把我们带向最正确的那个选择。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是停滞、更不是衰退,而是中国社会见了大世面、拿了很多“第一”奖状后,对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整理。中国的基础设施现代化远未完成,社会层面和地区间的很多差距有待超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参照系逐渐瞄准发达国家,我们有那么多发展空间,“停滞”何从谈起!

  中国能在经济体制和社会规则大调整时期保持7%左右增长,它的意义大概不小于粗放增长时的10%。中国政府有充裕能力刺激出更高的增长率,我们对它的放弃比我们得到闪光的数字更值得骄傲。

  千万别被各种唱衰吓着了。自冷战格局垮塌后,中国发展从未得过西方的热烈掌声,我们这方面可谓千锤百炼。让我们再坚强一回,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中国的彼岸。

文章关键词: GDP社会中国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李娜专访:不再拿起球拍 万达购马竞股份
  • 娱乐嫩模承认和王思聪分手 未获房产仅帮装修
  • 财经铁路系统204万职工五年四次加薪
  • 科技人物 | 潘石屹:如何追逐互联网小妖精
  • 博客业内人士:农民工讨薪为什么那样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辞职去支教:女友崩溃 父母恼火
  • 洪榕:今年大盘全程复制创业板走势
  • 罗毅:抄底券商股吧 兄弟
  • 冉学东:经济下行期加薪的利弊
  • 沈建光:今年经济的三亮点与三风险
  • 易宪容:轻按A股牛头能为量宽铺路吗
  • 凯恩斯:股神是如何对待股市暴跌的?
  • 徐斌:中国或进入最长宽松政策期
  • 明天的天:楼市没钱也任性
  • 天天说钱:人民币资产已成地上悬河
  • 刘杉:经济数据透露三个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