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熊海鸥)随着养老保险“双轨制”破除,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掀热议。昨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建议,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分阶段分类型进行,直至2045年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同时达到65岁时退休,期间可以引入弹性机制。作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延迟退休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
目前,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即可退休。但这项退休政策制定时,全国人口平均年龄为50岁,几十年过去了,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超70岁。而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该报告时,浙江省委原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委员提出,社保支付如果低于3个人交费养1个人,支付能力就会出现问题。而目前是3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变为2:1。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林燕玲看来,平均寿命普遍延长,按照现行制度,有人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可能比工作缴纳社保的时间还要长,同时我国劳动力也出现短缺,因此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宜早不宜迟。并且,多缴纳一年保险金也将会体现在养老待遇上,不会增加职工缴费负担。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如果退休年龄不变,马上会面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如果按照报告的方案来设计,到2030年左右,养老保险基金会出现盈余。
报告认为,由于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经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双轨制”破除,期望能够在2015-2017年最终并轨,所以2018年延迟退休可期。“改革退休年龄前应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这是个重要条件。”张车伟表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