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帆
最近,所谓降息没有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反而适得其反的说法居然流行,实在令人诧异。笔者以为,这一说法缺乏足够的理由支持。
从政策意图看,此次降息可以说完全是为了给企业减负。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是明摆着要为实体贷款企业减负。而且,当天央行[微博]还表示,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至今大约三个星期过去了,包括国有五大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和降息前为相同水平。因而,此次降息基本可以理解为“为纯贷款利率下调打下了基础”,为未来全面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做铺垫。
从降息效果看,给实体经济减负也是实打实的。央视12月10日播出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一家物流公司总裁称,“企业目前银行贷款有三千多万元,根据央行发布的一年期贷款降息0.4%的规定,预计企业一年能够节省十四五万元的利息”,十四五万元放在“恐龙企业”里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就可以借此多雇两个人,多做一些业务;或者可以用这些钱开一个网点,增设一项新业务,自然就增加了产生利润的可能。还有一家纺织类企业表示,“这次降息能够为企业节省14万元左右,相当于利润增加了7%”。非常明显,降息确实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直补了企业。
那么,认为降息反而抬高企业融资成本的依据是否站得住脚呢?从一些现象看,确实,金融市场资金利率较降息前微升,A股的大幅上扬刺激资金需求,从而推高股票外的多重资产利率。
但是,这些现象尽管和降息有一些关联,但并不是对等的因果关系。金融市场资金利率较降息前微升,暴露出的仍然是银行流动性时间错配问题,尤其是在岁末时间节点。同时此次不对称降息,存贷利差收窄,受贷款成本约束增加及经济下行风险增加的影响,银行更加缺乏降低融资成本的动力,特别是不愿意把贷款利率降低,借钱给那些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及弱势行业,风险仍然是银行最先考虑的因素。
至于股市借降息走出一轮上涨行情,但不能因一些非上市企业融资难而怪罪股市。从领涨板块银行股与券商股来看,更重要的上涨理由在于估值因素,降息起到的是催化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不过,降息背景下,市场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也恰恰说明了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实体经济目前对资金的吸引力不足。在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实体企业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对外围资金的吸引力,而不是等着政策“滴灌”,这是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