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CPI和PPI的变动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此时发布的物价数据可能为确定明年的通胀目标和货币政策基调起到参考作用。
11月,CPI同比涨幅进一步下降至1.4%。上一次低于1.5%要追溯到2009年11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CPI是负增长。但2010年之后的四年,CPI的涨幅都超过了2.6%,物价上涨较快。今年前11个月,CPI同比涨幅已降至2.0%,全年低于2%的可能性非常大。明年CPI仍然可能是低增长。CPI涨幅降到多年未见的低位,使一些人担忧通缩的风险。PPI的持续负增长,更加重了他们的这种担忧。11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2.7%,环比降幅扩大至0.5%。
出于对通缩风险的担忧,很多人提出,货币政策应该更加宽松,央行[微博]应该再次降息并降准。但我们认为,目前并没有出现通缩,CPI涨幅仍然为正,现在的状况仅是低通胀而已。低通胀是一种新常态,应该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12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时,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预见,这一导向也将体现在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CPI涨幅超过2%,只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几年间的阶段性状况。在这之前的几年,CPI的总体状况是多数年份涨幅较低、少数年份大幅波动,从2000年到2008年的9年中,只有3年CPI涨幅超过了2%。众所周知,那时CPI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猪肉价格引起的。2008年之后,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仍然对CPI的变化有很大影响。M2总量太高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这使CPI的总体状况变成年年高增长。
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CPI的变动也会呈现新的特征,总体状况将是多数年份涨幅较低、少数年份小幅波动。低通胀成为新常态,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一是农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可以避免大起大落;二是货币供应量稳步增长,货币超发的后果被逐渐消除。这使今后多数年份CPI涨幅低于2%成为可能。低通胀能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新常态。
PPI持续下降不属于新常态,是值得关注的。但是,使PPI恢复增长的办法并不是恢复高通[微博]胀状况、促使CPI涨幅抬升。PPI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二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上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遗留,是需要清理的,然后PPI才能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如果现在为使PPI恢复增长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后果将是使清理的周期延长。
面对新常态,我们需要新对策。CPI一走低就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那是老办法,不利于应对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面对低通胀这种新形势,正确的应对应该是降低通胀目标,之前3.5%的CPI涨幅目标已经太高了;同时,调低M2预期增长目标,M2增长率应该只是稍高于GDP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之和,明年这两者之和可能不高于10%,那M2的预期增长目标应该比13%低。(编辑 谭翊飞 张凡 申剑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