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薪酬改革要防负面效应
□本报评论员文玉伯
近日,一则关于“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的报道引发市场极大关注。通常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具有向下刚性或粘性的特征。雇员在接受了一个层次的工资以后,即使物价下调,通货紧缩,也不能让这些人接受低水平工资,工资只能上不能下。现实经济中,公司老板也不愿意降低工资,主要因为降低工资而不是解雇低效率的员工,会让优秀员工失去积极性甚至跳槽。
国企现在可以称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2013年中国GDP总量为56.8万亿元,国企营业收入为47.1万亿元,占GDP比例达到82.9%。另外,全国国企资产总额已达到104.1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8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企目前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企发展出现问题也等于目前中国经济出现问题。
虽然国企重要性在目前中国经济中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过去10年来,众多国企高管一边拿着百万年薪,一边享受着高级别的行政待遇,部分央企负责人这种 “左手富贵,右手高官”的好日子也引发了民意极大不满。毕竟国企属于全民所有财产,不是私营企业,部分国企高管代理经营全民财产,自己享受到了巨大的好处,而其他国民感觉不公,政策面削弱国企高管薪酬并不缺乏民意支持。
虽然据媒体报道,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大幅削减不可避免,但不能忽视,国企负责人大幅降薪后对国企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要防患这样的降薪,引发国企负责人对经营企业的积极性减弱,由此带来对正处结构调整关键期的整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显然说明以前这些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没有建立一个能够得到各方认同的薪酬制度。现在要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改正,付出一定的成本或避免不了。如何建立市场化、长期有效、能得到各方认同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是目前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避免国企负责人薪酬短期大幅上涨、下跌对整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