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应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待自贸区建设

2014年05月15日 19:44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张正富 徐兴堂)本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再次公布一批创新性金融监管措施,让自贸区创新步伐又向前迈进一步。

  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目的的创新性制度安排已成为上海自贸区独有的标牌。这类制度创新今后还将陆续推出。这也让国内很多地方看得“眼热心跳”。

  据了解,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明确提出设立自贸区。多地都已将申报自贸区定位今年的工作重点,大有一种“你追我赶,舍我其谁”的势头。

  毫无疑问,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中央对自贸区寄予极高期望,但是从最近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中央不会让自贸区像开发区那样“遍地开花”。

  李克强总理5月初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谈到下一步研究扩大自贸区试点的时候强调,“自贸区不是搞‘政策特区’或‘税收洼地’,而是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与曾经“风靡一时”的开发区相比,中国正在推进的自贸区建设有着更为特殊的背景和意义。36年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但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进新的改革开放势在必行。去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从顶层设计高度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而上海自贸区则在会议举行的一个多月前挂牌成立。

  中央此举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之际,通过自贸区这块“模板”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中央决定在上海设立自贸区,让它“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这意味着自贸区建设不是“跑马圈地”,更不是优惠政策的“接力赛跑”。各地不能把自贸区建设当成地方政府要照顾、争优惠的手段,也不能把自贸区建成中看不中用的“盆景”,不能一哄而上、到处布点,更不能借机圈地搞开发。

  在上海建设自贸区,表面上来看是给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其内容远远超过这些,更多的将涉及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等。

  上海自贸区与未来中国改革突破点的多个领域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贸区这块“试验田”能否取得成功,将决定相关改革会否在全国顺利铺开。因此,在自贸区建设问题上,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精心打造,宁缺毋滥。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更应该有大局意识,进行实实在在的制度创新,推动改革进程,而非两眼紧盯着那些所谓的政策优势而去追热门、寻政绩。

  有志于投资中国的海外人士也无需“翘首以盼”哪个城市又要开设自贸区,而应更加关注已有自贸区又进行了那些开拓性的政策试验。

  以上海自贸区正在试验推行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为例,今后只要没有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企业投资都不需要审批。这些信息显然比将在哪个城市设立下一个自贸区更重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兖州警方就拘留骂交警网友道歉
  • 体育詹皇29分热火4-1篮网 帕克伤退马刺晋级
  • 娱乐独家:赵普携女现身机场 神秘美女相随
  • 财经近六成房企享财政红包 购房者承担高税负
  • 科技策划:一个国产音频厂商的忧伤
  • 博客抵制大陆游客会让台湾人日子更紧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一女生雇人点名交作业:一月工资1500
  • 谢作诗:央行告诉我们现在不能买房
  • 易宪容:楼市泡沫摧毁了中国经济活力
  • 杨剑波:证监会推高国家主权风险
  • 余根钱:化解房地产泡沫的路径比较
  • 刘杉:央行打麻将 救市一条龙
  • 姚树洁:房价为啥全面停止疯狂
  • 林采宜:中国开放资本项目正当其时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易宪容:央行的“出口术”能有作用吗
  • 叶檀:高度重视经济“新常态”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