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一体化发展的障碍何在

2014年05月15日 15:31  《小康·财智》  收藏本文     

  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正逐渐由甚嚣尘上转入理性思考。

  河北房价在一轮高歌猛进之后重新归于平淡。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站出来呼吁:京津冀一体化需警惕“房价先行”。

  我们不难梳理出此轮投资骚动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顶层设计尚未明朗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揣测与预期。对于任何投资而言,如果方向错误,便会陷入愈走愈艰难的地步。

  “疏解”,是大家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个概念第一印象的解读。首都北京集中的资源带来的大城市病,希望通过功能疏解得到缓解。由此,三地政府对此的第一反应就很有趣,北京想到的是“把什么搬迁出去”,而河北、天津想到的是“哪些产业转移我想要”。

  河北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说,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我们也不能要。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则肯定“中关村不可能搬迁”。

  且不说搬迁一个成熟的企业有多大的困难,各地政府之间有关税收的利益博弈有多么激烈,光是说服大批已经在北京定居多年的企业员工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去往另一个陌生之地重新生活,就已经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发展首都周围领地的经济,非得要通过“搬迁”来实现吗?与其对此间的障碍反复讨论、掂量、犹豫,能否换一个思路,以“建新”替代“搬迁”?

  高新科技产业显然是地方政府对无污染企业的首选。不妨研究一下美国硅谷的崛起:如何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引导,将曾经的蔬果农业之乡打造成全球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圣地。

  由克林顿政府牵头并大力推行的“信息高速公路”政策、风险资本的引入、政府对中小企业立法保护乃至政府、军队的指向性订单等实质性的帮助、尊重知识和振奋企业家精神,是这些东西吸引来大批的创业者,新秀辈出,在硅谷地区开花结果,最终繁荣。

  反观河北,早期建设的大学城现已沦为正在热卖的别墅区。一个缺乏新鲜产业的空心之城,就算靠房地产挣来了快钱,最终依然是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依然无法吸引人才、科技、创业者的入驻。

  让原本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拥有高端教育医疗资源的人才从北京迁往这种既无资源又缺乏创业精神的“白地”,这种选择不需要犹豫。

  搬迁,对企业而言极端痛苦。这是本期封面故事的采访中,我们的记者从各个企业得到的最大感受。有的企业已经给员工开出双倍的工资,仍然难以说动人才流动。

  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反思对待企业的态度,不振奋企业家精神,不保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利益,不从根本上尊重人才,那么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在地方有任何发展。这种人文精神的匮乏,才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最难以跨越的障碍。

  抽文

  一个缺乏新鲜产业的空心之城,就算靠房地产挣来了快钱,最终依然是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普京:中方天然气谈判“喝了我们不少血”
  • 体育NBA-雷霆双少51分大胜马刺1-2 视频
  • 娱乐李心洁老公偷腥 街边热吻小三(图)
  • 财经哪些城市不能放松限购:厦门等一松就涨
  • 科技微软索尼游戏主机中国较量争相入华
  • 博客徐静波:中国战机拦截日本侦察机细节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爆笑神作《舌尖上的中国-泡面版》
  • 高善文:利率水平仍有下行空间
  • 刘纪鹏:大股东富小股东亏是股市之痛
  • 叶檀:银行资产证券与转移债务炸弹
  • 天天说钱:户籍改革将催生“鬼城”
  • 孔浩:A股投资的理想与现实
  • 清议:高利率是楼市硬着陆的真凶
  • 肖磊:揭开房地产救市谎言
  • 梁建章:北京该不该严控人口
  • 谢作诗:限购令没走限降令来了
  • 天天说钱:2000点是A股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