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月份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51.0
中国国家统计局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0(摩根大通预测:51.0;市场普遍预测:51.2),较上月的51.4出现进一步回落。12月各主要分项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显示临近年末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指数12月份下降至52.0(较之11月份的52.4);中型企业PMI下降至49.9(较之11月份的50.2);小型企业PMI则延续了前4个月下降趋势,进一步回落至47.7(较之11月份的48.3),跌至5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在经济运营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小型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似乎更加严峻。据我们估算,大中小型企业在国家统计局PMI计算中的占比分在65%、25%和10%左右。
12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具体情况如下:
1.生产指数为53.9,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系今年7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分别为55.3(下降0.6%)、51.7(下降1.1%)和50.2(上升0.1%)。
2.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12月份读数为52.0,较上月的52.3环比继续回落。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新订单指数12月份下降0.4%,至53.4,中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仍维持在50.4,小型企业下降0.1%,至47.2。
1.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8,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自今年7月份以来首次跌至50%的临界线之下。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下降0.8%),中型企业为46.7%(下降2.8%),小型企业为50.3%(上升9.6%)。
1.产成品库存指数12月份降至46.2%(较之11月份的47.9),订单库存比升至1.13(较之11月份的1.09)。此外,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回落0.2%。2011年5月份以来,该分项指数几乎从未突破50的临界线(除了2013年1月仅有的一次回升至50.1)。
1.从业人员指数12月份读数为48.7,比上月回落0.9%,该分项指数自2012年6月以来一直徘徊在50的临界线下方。
1.购进价格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总体来看,随着整体需求复苏,PPI通缩压力得到减轻。
经济活动增速温和放缓,政策聚焦结构性改革。
12月份制造业PMI印证了我们此前的预测,即:此轮经济复苏或将于3季度见顶(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的季度环比增速为9.1%),临近年末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能出现回调(我们预测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的4季度GDP环比增速为7.8%)。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政策立场转变是主要原因之一,4季度政府工作重心由3季度的稳增长转向调结构。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今年7.6%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至7.4%,预计投资增长将适度放缓,消费增长将保持相对稳定,出口增长将在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下温和回升。明年CPI通胀可能逐步上行,但仍将处在温和可控的范围内。我们预计2014年全年通胀率将在3.3%(较之2013年2.6%的预测值)。
宏观政策方面,我们预计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不会出现调整,此外央行将继续“放缓信贷增速”(即:信贷增长将放缓,但增速仍将高于名义GDP增速)。此外,监管机构将加大对影子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投机性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这意味着未来银行间拆借利率波动或将持续。一方面这将迫使金融机构加大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最终借贷成本随银行间拆借利率水涨船高可能性、时间及程度也将成为笼罩实体经济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我们坚信有关部门的改革决心,认为行政、金融和财政将成为2014年重点的改革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中全会以来多项具体措施陆续出台,其中包括11月30日宣布的IPO制度改革和12月2日发布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细则,此外,12月8日出台的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则被视作向利率自由化迈进的又一举措。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3~6个月或将有更多金融改革措施出炉,以彰显新一届领导人的结构化改革决心,这些政策措施可能包括:(1)引入存款保险制度;(2)核准成立民营银行;(3)将人民币兑美元日交易区间由1%扩大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