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食土地流转蛋糕须从长计议

2013年12月04日 02:34  证券时报网 

  见习记者 童璐

  安徽省近期出台《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表示将建立多元统一的农村土地市场。消息一出,激起市场千层浪,多家“土地流转”概念股股价出现明显上涨。

  抛开股票二级市场的炒作来看,土地流转真能为类似企业带来实际经营层面的利好吗?

  记者认为,短期内,土地流转过程短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相应经营贡献值却少,风险不小。从长期来看,随着机会的发酵,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城镇化机遇。

  参照当下安徽的土改试点政策,目前绝大多数土地流转为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仅少数地区试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如果说土地流转一定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增值效应的话,首先应该是目前围绕在城市郊区的两亿多亩的农村建设用地,如能实现城乡土地市场同地同权同价,将使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受益,商业资本也可进入建设用地市场从事旅游、工业、商业和农村住宅小区开发等,但目前该部分政策尚不明确。

  从实际操作上看,由于我国规定农业用地不得用于非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18亿亩”红线的存在,加上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配套尚不到位等原因,企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背负较大资本压力,该部分土地短期内贡献大量收益的可能性不大。

  一个事实便是,安徽长丰、滁州等地出现了大量流转土地的农业企业亏损后“老板跑路”的现象,最后只得由当地政府买单。

  据安徽省农委介绍,尽管受农业投资回报周期慢、抗风险能力差和各地农业设施、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近几年来盈利尚显困难,但较前几年已有所好转。

  从长期看,土地流转的实践中有着更多机会可以挖掘。土地流转将极大促进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四化”建设,农业机械、种业、饲料、化肥等农资板块的上市公司将迎来机遇和挑战。走访中发现,不少大户已直接和农资企业签订农资物品的采购、销售协议,原有的经销流通模式遭冲击;有条件的农村已开始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便于测土配方施肥,节约劳动力成本。此外,随着土地本身可以流转,可抵押、贷款、租赁,农村金融未来发展可期。

  更进一步说,土地流转中蕴藏着农民消费能力增加和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若农村耕地、建设用地实现流转,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他们的消费、公共服务等方面需求,同时也为城镇化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不少地区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一些条件好的农民进入城镇生活;相对差的农民留守农村,进入新农村居民点集中居住,完全改变了原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网友微博问卡梅伦:何时还中国文物
  • 体育火箭爆冷负 戴利男友或是好莱坞巨星
  • 娱乐李某某同案犯律师:警察操电棍栓狗链逼供
  • 财经专家称1年内房价涨50%房企才能盈利
  • 科技马云身穿太极服与英国首相自拍
  • 博客胡紫微:最聪明的人才配得上章子怡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女研究生吐槽求职遭歧视:难过无奈
  • 于晓华:国有企业真的不行吗
  • 徐斌:比特币是当代郁金香
  • 刘石:为何对张艺谋落井下石
  • 姚树洁:张艺谋超生为啥大家要纠结
  • 沈建光:深化改革协调性至关重要
  • 张五常:什么是国家
  • 姚树洁:卡梅伦对华外交的两腿攻略
  • 徐斌:上海或是内地首个香港
  • 叶檀:清洗创业板
  • 聂庆平:股市离不开扎实的底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