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动员部署,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主要媒体予以了报道或评论,国内主流媒体全面报道分析,社会反响深刻。为什么这次会议如此令人瞩目?恐怕除了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行新政的集中展示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改革。改革一词,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耳熟能详。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序幕,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转折,改革从此成为主旋律。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改革,已非35年前的改革所能相提并论。如果说35年前改革的要义,在于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其评判尺度为是非对错标准,那么今天改革的要义,则在于想不想改革和怎样改革,其评判尺度要复杂得多。换句话说,今天的改革不再是“有无改革”视野中的那种单一体制或机制的变革创新,而是“深化改革”情境下的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整体性、协同性、体系化的突破与建构,改革已经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难度与以往相比更加突出,改革进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利益关系格局也更加复杂。
一直以来,社会改革呼声连绵不断,人民改革热情持续高涨,但客观地说,我们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却没有太多新的突破,与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热烈期盼和实际诉求形成较为强烈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意愿和信心。我们在很多方面或领域的改革,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改进整体性推进比较缓慢,改革深度和力度有待加强。这次全会关于改革的《决定》,虽不能说是众望所归,但其所涉及的改革领域和内容超出预料,改革的深度和力度超出想象,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无一例外,明确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的改革方向,突出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制度、体制、机制、体系成为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关键词。
应该说,《决定》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举措,既有理论思考,又要实践探索,体现了改革的战略高度和“接地气”的统一、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统一。
我们今天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变革,改革是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不是为了社会制度和秩序的颠覆性建构,而是为了革除弊端、焕发活力、轻装上阵,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优良的环境支撑。今天的改革更加艰巨,小平同志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搞不好还要承担政治风险,但是不改又不行,再不改就会丧失战略机遇期和改革的主动权。改革形势已经非常紧迫,改革任务面临的都是“硬碰硬”的问题,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来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只要是符合实际的、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如果说今天的改革是鸡蛋碰石头,那么也要坚决把石头碰开,只有以更加大无畏的勇气继续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才有希望。
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改革进程不可逆转。35年来的改革开放积淀了深厚的民意基础,形成了强烈的改革共识,我们应当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在发扬摸着石头过河、注重实践探索创新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抓紧推进全面改革。《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但不等于大功告成,改革需要政治勇气、政治智慧,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学院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