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改革需要自下而上的参与

2013年11月14日 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刚刚落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伟大的转变,一直以来,中国改革事业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将国家治理体系本身作为改革目标与建设内容。

   过去三十多年,在经济改革和发展单兵突进的同时,中国不仅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潜在增长率降低的问题,还积累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整个治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中国当前的发展,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当前中国不仅要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还需要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这也意味着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制度全面升级的阶段已经到来。

   国家治理不是表面意义上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而是要求按照现代政治文明处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其内涵是全面有效协调社会关系,其治理主体也不只国家权力机关,而是多主体,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通过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参与治理,这涉及到权力重新配置,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其基础是人权、民主与法治。

   正因为改革领域涵盖了经济、行政、司法与社会等领域,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所以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单兵突进式的改革相比,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系统性改革必然要求有一个顶层机构决策、协调以及监督落实改革,全会提出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是为完成这个任务而设立。

   据悉,这个新设机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此前,中国主导改革的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但主要负责经济体制改革,显然不能胜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尤其是它本身也是改革对象,触及自身利益。尽管每一次政府换届都会提出很多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但比较具体、局部而缺乏整体和清晰的目标,从而无法测量进步与差距,使得改革缺乏方向和进程。

   事实上,中国不同领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个领域由各个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改革政策和规则,结果是越来越强化了部门利益,改革不进反退,这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成为了改革的主要阻力和主要的改革对象。而中央则缺乏一个监督落实的机构,使得改革遭到绑架。

   一个更高层级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助于打破部门利益与地方主义,站在更高的高度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而不是被部门利益挟持,让改革在原地打转。与此同时,这个小组也可被赋予强大的权力,督查各级政府部门的贯彻和落实情况,防止改革空转。一个非常明显的教训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曾制定重大的改革决策,但最后大都落实不了,有了一个具体负责的机构,就可以有专人督促、检查和巩固,为改革保驾护航。

   应当指出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必须是朝现代化的方向完善,都要与现代政治文明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构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也必须由全体国民的参与才能完善,因此,除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监督落实之外,自下而上的参与监督更加重要。通过上下互动,在民主与法治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末代港督干扰香港内部事务引发炮轰
  • 体育蔡振华将会晤里皮 皇马:恒大成亚洲最好
  • 娱乐吴奇隆刘诗诗公开恋情:得之不易很珍惜
  • 财经厦门2624套保障房疑被公务员囤积
  • 科技视网膜屏iPad mini国内开售:售价2888起
  • 博客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六大新看点
  • 读书解密:毛贺结婚时可知开慧还活着
  • 教育美国老爹称女儿作业要亲命 新浪教育盛典
  • 徐斌:财经分析领域的疯牛病
  • 陶冬:欧洲降息为哪般
  • 刘远举:三中全会的集权与改革
  • 赵伟:中美大小企业环境反差令人忧
  • 陈永昌: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思路
  • 孙立坚:十二字解读三中全会报告
  • 郑风田:全会重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有哪些特别亮点
  • 叶檀:三中全会经改三大亮点
  • 刘杉:三中全会开放比改革步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