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为全面改革描画出清晰的路线图。走过35年的惊涛骇浪,改革再出发点燃全社会的热情,激发亿万群众的期待。
纵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字里行间洋溢着深化改革的锐气与决心,通篇上下充满着矢志改革的勇气与担当。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将使未来的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改革划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把完善市场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全会公报的解读还将继续升温,有一点是基本共识: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人民心愿和国家意志,不容须臾停顿、丝毫倒退。
方此之时,未来的改革蓝图已然绘就,改革目标十分明确,但是如果缺少求真务实的实干、不折不扣地执行,未来愿景也难以转化为改革业绩。因此,在这个时候,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唯有以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勇气与担当,方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惠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亿万人民。
改革走到今天,基本上循着先易后难、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的路径依次展开,到现在容易改得都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公平正义诉求日隆,改革时刻面临着“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危险;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大多是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又谈何容易?越是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越要时刻保持那么一股子劲,触动利益也要向前推进,割自己肉也要毅然断腕;越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中形成合力,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
35年前,安徽凤阳18位农民的手印,拉开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的大幕;35年后,改革再度出发,又会给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来什么?没有人会怀疑,改革定会为中国赢得下一个十年,造福亿万中国人民;所有人都期盼,改革者拿出勇气与担当,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