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三中全会对改革顶层设计,最大的突破在于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本身有了制度保障。过去长期存在的改革“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格局有望得到根本性转变。
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评论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在万众瞩目中公布。正如人们所预期的,这次会议对历史新阶段的全面改革做出强有力的顶层设计。
从公报内容可以看到,即将出台的全面改革决定,将有多个方面的历史性突破,有可能形成未来5-10年改革强大动能。尤其重要的是,这个决定对改革做了全方位、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突出体现在改革目标、改革总体部署、改革时间表、改革重点领域、改革统筹协调等方面。
在改革目标上,顶层设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使改革广度与深度有了全面的突破;在改革总体部署上,顶层设计突出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六个领域改革,并且每一部分均有相应的具体改革任务措施;在改革时间表上,顶层设计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要求。
除了这几方面的顶层设计外,这次会议最大的突破与亮点在于,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过去我们在改革上不是没有好的思路,不是没有好的方案,但改革总体进展与社会需求有比较明显的距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在具体实施层面上面临相当多的掣肘。有没有一个顶层设计、统揽全局的协调机制,对改革突破至关重要,也对理顺改革进程中多方面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一是理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改革既要有顶层的战略设计,也要有基层的实践探索。改革实践中,不少地方、企业、社会在多方面有积极的改革探索,但相当多基层探索很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改革协调机制。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上接“天线”,下连“地气”,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利器。
二是理顺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关系。新阶段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利益因素全面彰显,利益掣肘矛盾也日益突出。某些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特殊利益等,成为改革突破的强大阻力。无论多好的蓝图,无论多宏伟的目标,如果不能建立改革有效的协调机制,不能让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在现实中必将走形变样。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莫不如此。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是打破利益掣肘不可或缺的途径。
这次全会提出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最重要的是给各方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顶层设计、顶层推进、顶层监督。这也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本身有了体制保障,改革本身有了制度保障。由此,过去长期存在的改革“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格局有望得到根本性转变。这将成为中国未来5-10年最大的红利。
(原标题:以系统化“顶层设计”突破改革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