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挤压房地产泡沫势在必行

2013年09月01日 23:08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宏

  据最新统计,14年来,全国卖地收入年均超过1万亿元。其中,2011年卖地收入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6成。“上届政府卖下届政府的地”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非常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将城镇化看成一次圈地机会,以新城开发的名义,将大量的农业用地“划”为建设用地,以此来卖钱。一些地方按照其开发规模计算,地都卖到20年后了。根据IMF测算,我国人均收入尚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居然超过了纽约和伦敦。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全国如此开发,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不仅会因巨额不良贷款而损害金融业的正常运行,而且也会对实体经济和国家财政造成破坏性冲击,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挤压房地产泡沫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日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在从“保八”到“稳七”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既不要随便“鼓泡沫”,更不能轻易“戳泡沫”,而是要千方百计“挤泡沫”。其中,挤压房地产泡沫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挤压房地产泡沫,是防范房地产业系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

  其一,从长远出发,必须加强土地使用管理。

  要尽快调整房地产调控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着力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要逐步整合房地产开发、流转、保有环节税收和各类收费,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尽快按照人均居住面积征收累进房产税,增加拥有多套和豪华住房的持有成本,促进二手房、存量房源流转。要推进不动产实名登记和全国联网工作,挤出部分非自住以及非正当获得的房源,促进存量房地产进入交易,降低交易环节税费,切实减轻普通老百姓的购房成本。

  其二,城镇化进程应循序渐进,不能搞急于求成的新城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不少地方热衷于拉大城市框架,从省会到小县城,都在制定和实施规模可观的城市新区建设计划,但资金短缺和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政府。随着各地债务量增加和土地收益的下降,这种融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急需构筑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为各地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其三,大面积囤地升值,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尽管许多地区采取宅基地置换、增减挂钩等方式取得土地,仍难免踩住土地红线的危险。因此,各地土地主管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坚决刹住各种名目的占用耕地的乱象。对敢于顶风违纪者,坚决追究法律责任。

  总之,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职能部门,从开发商到使用者,要齐心协力,有效控制、释放、排除和化解这些年来房地产业逐步积累的风险隐患,为我国经济迎来下一轮持续健康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
  • 体育皇马官方宣布签贝尔 9100万身价世界第二
  • 娱乐梦鸽做客新浪谈李案:我保护不是袒护包庇
  • 财经中石油有员工常年举报一把手
  • 科技手机固话今起实名制 新用户不实名拒入网
  • 博客毛泽东错过了朝鲜停战最佳时机吗
  • 读书皇家奇迹:历史上唯一修成金婚的皇后
  • 教育中国式幼升小:愁白了多少家长的头
  • 叶檀: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 徐斌:中国今后繁荣关键在土地私有化
  • 马光远: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 梅新育:中石油腐败案的启示
  • 管清友:下半年经济不会昙花一现
  • 刘石:人生本是一出戏
  • 龚蕾:叙利亚局势对全球经济影响分析
  • 谢百三:象朱镕基那样关心民生股市
  • 谢作诗:中美日三国经济学
  • 苏堤春晓:被译为时代广场的时报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