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李云路 岳瑞芳 张祎)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较去年同期回落并低于市场普遍预期;PPI加速走低,PMI仍在51以下,用电量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和3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弱复苏”状态,亟待通过改革启动增长动力帮助经济“爬坡过坎”。
此间接受采访的经济学者指出,中国首季经济增速属于“低位开局”,短期内将呈现“弱复苏”的反复震荡态势。
平稳开局、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对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做出如上研判。
“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要从根本上讲还得靠改革,通过改革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座谈会上,李克强一再强调“改革”。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新一届政府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决心将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进而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但如何度过目前的“爬坡阶段”,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长短期目标找准“着力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建议,短期内依然要着力于“稳增长”的目标。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掘内需潜力;通过实施总量减税拉动总需求和总供给;通过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预防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
长期内,则要完成“三大转变”来降低“增长依赖”: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政府职能从“做大蛋糕”转变为“分好蛋糕”和“做绿色蛋糕”;推进社会改革,将单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将“人治”转变为“法治”。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应从原来粗放型的依赖投资、出口驱动,转向未来的依靠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而这种转变必须依赖改革。
他建议,要逐步放开要素价格、放松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这是重启中国经济新增长周期的关键”。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走势,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颇多。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都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市场潜力;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过渡阶段等等。
一季度数据中的一些亮点也增强了学者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譬如出口同比增长18.4%,明显快于去年全年的7.9%和去年一季度的7.6%;GDP增长中有4.3个百分点由“最终消费”贡献等。
专家认为,未来国际环境将相对平稳,出口增速将维持升势。而“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体现了内需中间投资和消费贡献的比例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在备受关注的实体经济部分,专家预计随着企业信心回稳、盈利改善,工业企业将陆续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这将带动社会生产需求回复性升温、稳固中长期投资行为,最终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决策层要容忍目前较低速度的增长,不要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而要在转型升级和制度改革等长效机制上投入更多考量。”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常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