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型城镇化将倒逼债券市场进一步改革

2013年03月04日 11:14  中国经营网 

  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其实说易行难。千头万绪,至要紧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过十八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热,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自去年底开始被各界广泛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城镇化应当有怎样的内涵,又该如何一步步铺展,都将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新型城镇化定了调。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不过,这种原则性的表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而观后续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也难称把握住了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比如在去年底由发改委主导编制的相关规划中,依然强调“城镇化将在未来10年拉动40万亿投资”。这样的思路显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问题的核心是,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如果继续沿着政府支出的道路走下去,这是新瓶装旧酒,无疑将进一步放大现有经济模式的弊端。在当前的“债务经济”模式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这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围绕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日趋白热化——比如房地产调控,以及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围追堵截等。新型城镇化显然需要解决类似问题。

  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政府有可能借助债券市场为新型城镇化融资。据国外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银行贷款会为城镇化提供资金,但对债券市场彻底改革、推动企业债和高收益债券发行以及积极引导海外资金进入这一领域,对于城镇化项目的融资至关重要。

  说实话,这样的思路并不新奇。在过往的融资实践中,地方政府早已学会如何充分利用中国的企业债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井喷。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包括中期票据和企业债两种形式)累计已达6367.9亿元,较2011年增加3805.9亿元,同比增长148%,同比多增120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底,银行间市场城投债余额为14365.68亿元,较2011年增加6150.99亿元,同比增长74.87%,同比多增33个百分点。2012年城投债发行量占银行间市场当年发行总量的比例达11%,较去年同期上升7个百分点;其占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量比例达34%,较去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

  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其实说易行难。千头万绪,至要紧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但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同样可以读到,当前的中国债券市场还远不足以支撑起新型城镇化的整个大盘子。按照发改委的规划,新型城镇化将拉动40万亿投资,而截至2012年底,中国债券市场未偿还债券余额不到26万亿,其中,城投债余额(即使经过去年的井喷)不过1.44万亿,相对于计划中的投资额度,只是杯水车薪。

  若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当前的债券市场更加难以承受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压力。一方面,多重因素干扰下,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始终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另一方面,高收益品种与衍生工具的缺失令市场层次显得过于单薄;此外,市场的多头管理徒增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种条件下,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将倒逼债券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当且仅当国内资本市场自由化进程取得质的飞跃时,中国的债券市场才能有效充当新型城镇化的金融保障。这也是新型城镇化之于金融市场的“新”意所在。

  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其实说易行难。千头万绪,至要紧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前述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政府自身的利益冲突有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活动使得债券市场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暧昧不清。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彻底改革后的债券市场,未必会让地方政府的负债扩张变得更加容易和轻松。恰恰相反,只有增强地方财政的透明度,加强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中国的债券市场才能真正成熟,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柱。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政府计划利用债券市场为新型城镇化融资,这将倒逼债券市场进行彻底改革。中国现有的债券市场远不足以支撑起新型城镇化的投资盘子,但在彻底改革后,债券市场也未必会让地方政府的负债扩张变得更加容易和轻松。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NBA-科比34分湖人胜 林书豪21+9火箭胜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考研占座出恶毒标语:再占断子绝孙(图)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金岩石:开征房产税会导致房价下降吗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