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镇化信贷配套看上去很美

2013年02月25日 09:40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城镇化这一话题一直热度未减,而近期银监会的一则通知更是明确要求银行为城镇化定制信贷产品,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银行业加强城镇化信贷配套提上日程。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1%,落后于发达国家超70%的城镇化率,城镇化对于投资的拉动不言而喻。但推进城镇化的资金应从哪里来?融资成为不可绕过的重要环节。除了提供融资服务以外,银行在城镇化配套金融方面实际上还有其他空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市民化、城市公共基础建设、城市集群及一系列配套改革。其中城市公共基础建设、城市集群推动基建投资增长,而市民化则促进消费升级。

  在融资方面,尽管债券融资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资金来源问题的主要方式,但银行方面似乎也看到了不少机会。且不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土地和房地产开发领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流动、土地流转和综合利用必然带来土地、住房方面的巨大需求,商业银行可择优支持园区开发、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等。

  此外,在个人信贷业务方面,城镇化也将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机遇。据测算,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后,人均收入会增加3.1倍,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购房需求和消费需求。

  笔者的家乡是四川北部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不少乡镇居民在市区内购买商品房,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几乎都是全额付款购房。当地房价低诚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不得不说的原因是,不少购房者宁可向亲戚朋友借钱也不愿意贷款。一方面原因是有些人还不了解有按揭贷款这回事,另一方面则是有些人认为贷款买房很没面子。

  不仅住房贷款如此,消费贷款他们更是闻所未闻。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加上银行将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想必消费信贷的市场空间会更为广阔。

  城镇化相关的配套信贷需求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在挖掘城镇化潜在市场的同时还需警惕其中的风险。银监会在近日发布的通知中,便将“有效防范风险”列为银行创新小城镇系列信贷产品的前提条件。

  在笔者看来,一方面,很多银行此前并没有太多类似的经验,尤其是一些网点较少的中小银行,需要仔细研究相关的成功案例;另一方面,银行为城镇化定制的相关创新信贷产品很可能会降低准入门槛,且采用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那么信贷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此外,涉农的贷款不仅有信用风险,还暗藏了较大的自然风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解放军四总部明确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 体育意甲-沙拉维德比处子球 AC米兰1-1国米
  • 娱乐曝李双江因子涉嫌轮奸气病送医 犯案过程
  • 财经大部制改革胎动:铁道部交通部有望整合
  • 科技Firefox OS正式发布:搅局智能机市场
  • 博客法制记者:炒作李天一涉嫌轮奸报道违法
  • 读书难得精明:近乎完美的"皇二代"东汉明帝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微博晒孩子竟被人贩印照片幼儿园接孩子
  • 西向东:拉动GDP不妨大力发展宗教经济
  • 陈虎:谁该为水源空气食品污化负责
  • 陈功:古巴游的社会主义漫记(图)
  • 朱大鸣:房价暴涨暴跌都可能会导致大灾变
  • 李迅雷:5%的GDP究竟是由多少人创造的
  • 陶冬:联储退出未至 股票牛气尚存
  • 姚树洁: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12大亮点
  • 郑风田:家庭农场发展不能垒大户
  • 章玉贵:美欧构筑贸易高边疆
  • 谢百三:房产税就是假离婚税